曾經暴露顯影劑的民眾,未來罹患血管性失智症風險高出3.66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國衛院與台中榮總合作的最新研究,透過健保資料庫,首度發現放射檢查的顯影劑與失智症有關聯性,曾經暴露顯影劑的民眾,未來罹患血管性失智症風險高出未暴露者3.66倍。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每年接受電腦斷層(CT)、核磁造影(MRI)並使用顯影劑者約有30萬人,有逐年增加趨勢。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過去顯影劑已被證實可能傷害腎臟,頭腦與腎臟一樣分布許多血管,研究團隊推測顯影劑也可能影響腦部。
許志成進一步說明,研究團隊透過健保資料庫,將打顯影劑之前有失智診斷及曾經中風患者排除,控制年齡、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憂鬱症及癌症等因素,發現只要曾經接受過一次顯影劑檢查,在未來5到10年內都有一定的失智症風險。
研究結果顯示,完全沒有暴露顯影劑的族群,30至49歲失智症發生機率0.01%、65到74歲0.85%;有顯影劑暴露史族群則分別為0.09%、4.55%。雖發生率仍不算高,但有暴露史的民眾10年內失智機率比沒暴露者高1.09倍,「血管性失智症」發生率比未暴露者高出3.66倍。
許志成強調,「不是叫民眾不要做顯影劑檢查」,呼籲檢查有輕重緩急,必要時還是要接受顯影劑檢查。顯影劑對於腎臟及認知功能都有風險,提醒醫護一定要謹慎使用。
研究發現,暴露顯影劑沒有最低安全劑量,只要做過一次就會有風險,甚至重複越多次,失智風險越高,致病機轉可能是顯影劑會穿過腦血管障壁,跑到腦部血管造成發炎,造成血管性失智。
許志成建議,醫院可採取小劑量使用,以對腎臟或血管傷害較輕的顯影劑為主,使用過程中應注意患者水分補充,降低脫水情況發生,避免造成血管傷害;另外,研究也顯示,靜脈注射顯影劑會跑到腦部血液循環,靜脈注射風險低於動脈。(中央社)
針對媒體報導打顯影劑陷失智風險相關文章,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的聲明如下:
一、該研究採用健保資料庫回溯性的觀察、統計分析,呈現使用對比劑與失智症相關,但無法推論使用對比劑會導致失智症的因果關係。
二、使用對比劑的病人,本身就可能有多重疾病,其自然的病程亦有可能導致失智。
三、本篇研究論文提到研究的限制,也值得注意。例如: 分析資料中並沒有包含家族史、菸酒使用的情形,而研究個案對比劑的使用,並沒有記錄正確使用的量,無法呈現量多、量寡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本研究只對有標註失智的健保資料庫的個案 ,但沒有資料可以呈現失智症個人身心健康、疾病長短、神經學相關數據…,因而無從得知疾病分析時病況的輕重。
四、使用對比劑進行影像檢查為現代臨床醫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疾病若缺乏影像檢查將延誤診斷、導致無可彌補的傷害,呼籲國人勿因噎廢食拒絕醫師建議的影像檢查。
五、本會全體專科醫師會員亦會持續為國人健康把關,提供最安全的影像檢查方式及最正確的影像診斷及介入性診療。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2/11/02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