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幾種症狀」...出現血栓引起腦中風... 醫師:年輕人提高警覺!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劉立宸 報導

2022/10/04 19:23

最令人害怕的中風,真的是要特別注意了,尤其是無預警發生「出血性腦中風」。根據健保署統計,臺灣腦中風患者有年輕化趨勢,關鍵在於31歲到50歲的就醫率逐年增加,50歲以後就醫率將會呈倍數成長,主要是飲食不忌口,生活習慣變差,醫師提醒如果沒認真改善,腦中風情況會越來嚴重!

 

醫藥記者蔣志偉:「國內腦中風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31歲到50歲的腦中風,健保資料庫的就醫率,逐年增加,50歲以後的腦中風,呈倍數的成長,專家分析與飲食西化,生活習慣變差有關,若不改善這類情況會愈來愈嚴重。」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嚴鋒:「大血管阻塞指的是頸動脈、椎體動脈等頭頸部大血管粥樣硬化造成的中風,小血管阻塞也稱為小洞型中風或腔隙型中風,而心源性或心因性栓塞,指的是心臟裡頭產生的血栓,打到腦部產生的中風。」

健保資料庫數據統計,年輕型中風患者,31歲到40歲因腦中風的就醫率,108年為每十萬人口243.8人,到了110年已增至每十萬人口253人,另外41歲到50歲,從108年的每十萬人口689.9人,增加到110年每10萬人口708.7人。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博士李任光:「腦血管中風在國人的十大死因中,一直是名列前茅,讓人聞之色變,過往的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這樣的情況也可以在腦血管中風上看到相同的趨勢,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就跟心血管疾病一樣,都是以治療根本的三高疾病為主,這包括了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的控制。」

臺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教授吳毅暉:「若有三高的問題應按時服藥,並利用心電圖檢查等方式,早期發現心房震顫,且男女腰圍應不超過80及90公分,平時多運動不吸菸。」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嚴鋒:「心源性或心因性栓塞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心房顫動所引發的血栓,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雖然發病在心臟,但這類病患發生失能或死亡,最常見原因就是腦中風或全身性的血管栓塞。大約有一到兩成的缺血性中風由心房顫動所引發。」

醫藥記者蔣志偉:「無論缺血性或出血性腦中風,再次中風的比率大約落在10%左右。針對腦中風及二次中風防治,需及早發現及治療心房顫動,如已知心房顫動患者應經醫師評估,給予口服抗凝血劑,預防中風,值得注意的是,腦中風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半身不遂的殘障,其中缺血性的腦中風是大宗,占了所有的腦中風七到八成以上。」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浚仁:「送到醫院才有辦法進行下一步的處置,想辦法趕快把塞住的血管打通,才能挽救腦細胞。只要拖延了一分鐘就醫,腦細胞就會損傷190萬個神經元,那如果拖延一個小時就醫,腦細胞的損傷就等同於自然老化3.6年。」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博士李任光:「一旦發生腦中風了之後,對於三高的控制更是要非常非常積極,而且要比一般人的標準來的嚴格,主要是因為二次中風的風險依然存在。」

醫藥記者蔣志偉:「腦中風學會過去的研究,急性腦中風整體的死亡率,落在15%到20%間,出血性腦中風死亡率可高達30%、腦幹出血死亡率更高達到50%。」
 


臺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嚴鋒:「我國的研究顯示,即使是高風險的族群,甚至是已經發生中風的病患,只有約不到三成使用抗凝血劑來預防,和歐美某些研究高達六成左右相比,還是滿多的進步空間。」


醫師提醒,多次中風的後遺症會相當的嚴重,除了行動失能外,更有可能造成死亡,對社會家庭的負擔都非常的大。病友必須與醫師討論適切的藥物以及飲食控制,遠離腦中風。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2/10/04 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