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魯最近出土新種巨鯨化石,骨骼密度高,可能是全球最重的動物,這種「巨像祕魯鯨」(Perucetus Colossus)一塊脊椎化石就超過100公斤,估算體重最重340噸。但今日鯨豚無論大小,都面臨人類威脅:海水升溫、環境汙染、人為噪音和漁船捕獵等,都讓鯨豚急遽減少。香港西貢海灣最近出現一隻年幼布氏鯨,影片被上傳到中國大陸社交媒體小紅書,立刻引來許多人不顧勸阻租船賞鯨,拒絕保持適當距離,不到兩週,小鯨就被漁船螺旋槳打傷慘死。
至今史上最重的海洋動物出現了!8月2日在祕魯展出的新種鯨魚化石,來自3900萬年前的一條巨鯨,每塊脊椎骨重量超過100公斤。十多年前當地考古學家,在沙漠裡的岩石斜坡中發現這些化石。
巨鯨化石發現者/古生物學家 烏爾維納:「不知您聽說過沒有,我從行駛的車子跳出來,跟司機打架,因為他不想載我去考古基地了(沙漠太遠)。但現在,成果不是出現了嗎?」
沙漠中化石所處的岩層,曾在海平面下。這批鯨魚化石包括13塊脊椎骨、4根肋骨和1塊髖骨,這些肋骨長約1.4公尺,骨頭密度與重量更勝藍鯨。暫時命名為「巨像祕魯鯨」(Perucetus Colossus)。
義大利比薩大學古生物學家 卡拉瑞塔:「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重的動物。」
史上最巨大動物前兩名都是恐龍,也只剩化石。估計巨像祕魯鯨體重在85公噸到340公噸之間,體長在17到20公尺之間。目前存活的全球最巨大動物,還是藍鯨,但2018年藍鯨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祕魯巨鯨若活在今天,可能也難逃人類摧殘。
香港TVB記者(2023.07.26):「內地(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近日仍有不少帖文,稱在西貢水域一帶發現鯨魚影蹤,部分相片更疑似是近距離拍攝。」
中國大陸社交軟體小紅書推波助瀾,害死了一隻小鯨魚。7月13日,一隻年幼的布氏鯨出現在香港西貢海域,立刻遭賞鯨船「圍攻」,好奇的民眾無視港府與海洋生物學家們勸阻,一再駕船逼近。7月17日颱風期間,小鯨一度失蹤。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學主任 陳梓南(2023.07.26):「有很多漁船包圍牠,包括水上電單車(摩托車)或觀鯨人士,都會令牠有壓力的情形。」
讓人心碎的是,7月31日小鯨已成浮屍,死因並非人為干擾影響進食,而是外傷:賞鯨漁船螺旋槳把小鯨打得臟器外露,近距離打到鯨豚,漁船上的人一定都知道,但至今無人承認。
香港TVB記者(2023.07.26):「故意干擾受保護野生動物,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監一年及罰款十萬元。」
除人為捕獵外,海中鯨豚死亡的主因,就是船隻撞擊、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與「海洋聲音污染」幾項。台灣近日也有興建離岸風電工程後,附近鯨豚死亡量大增的情形,原因是耳膜震碎。
從去年秋天至今,澳洲、紐西蘭、歐洲的蘇格蘭等地,都發生鯨群大量擱淺死亡的悲劇。7月25日,澳洲西北部外海上百隻領航鯨,詭異地游成一團魚球。
接下來擱淺悲劇果然發生,當地官民出動數百人徹夜營救,仍有51隻鯨魚一夜之間擱淺死亡。領航鯨的習性是高度社會化,集體擱淺究竟是回聲定位系統失靈?疾病?或是壓力?至今仍是個謎。
澳洲獸醫 霍金斯(2023.07.27):「在這過程中我們確實慢慢見到,牠們慢慢漂回岸邊,我們一隻一隻檢查,清楚發現每隻都很痛苦。」
面對這樣的鯨豚集體擱淺,愛鯨人士們也很心碎,數百人幾天的努力仍挽不回悲劇,最後專家建議結束牠們的痛苦,讓45隻倖存但依然擱淺的領航鯨安樂死,到另一個世界與同伴們團聚。
西澳公園與野生動物管理局人員 哈特雷(2023.07.27):「難以置信的困難,可能是我34年野生動物管理生涯中,最難的決定,真的真的很難。」
地球暖化改變海洋環境,越來越多鯨豚不明原因死亡。人類面臨高溫威脅,海水暖化也衝擊遷徙型鯨魚。不僅牠們的食物例如磷蝦大量減少,也讓牠們的生理時鐘混亂,提早出發遷徙。
無人機操作者(2023.06.23):「我不覺得他(划艇者)知道欸,那個游泳的人快過來這邊呀。」
6月23日,澳洲東部的邦迪海灘(Bondi beach)外不遠,闖進嬌客,一隻座頭鯨追著人類的划艇玩。上萬隻座頭鯨每年從南極洲往澳洲大堡礁遷徙,9月再回去,因為他們需要在溫暖水域交配繁衍。七月中,哥倫比亞港口城市布埃納文圖拉(Buenaventura),座頭鯨們也提早到達,來了好多隻。
賞鯨遊客 魯伊絲:「(賞鯨)非常美妙啊。老實說我一看到牠們,眼淚就冒出來。」
巨大的座頭鯨對人類友好,經常願意在船隻附近巡游,不幸地成為商業捕鯨活動獵殺的對象,又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海水升溫,鯡魚數量減少,這可是座頭鯨的重要食物,研究顯示2004到2018年間,北大西洋座頭鯨幼鯨數量減少,39%母鯨懷孕失敗。人類稱霸地球,卻成為暖化元凶,禍延其他物種。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3/08/04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