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結束,中國大陸的實體劇場已陸續恢復,如今更在暑假迎來爆發式增長。例如北京國家大劇院每天平均客流量上看8千人次,演出場次比疫情前的2019年高出兩成。而實體劇場的暢旺,也帶動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包括舉辦「戲劇節」廣邀全球知名劇團參與演出,或是與觀光景點相互結合的定目劇表演,都能在吸引觀眾的同時也帶旺當地旅宿業。而對表演從業者來說,終於能揮別疫情慘澹,讓自己忙起來,真的是「痛並快樂著」。
有300年歷史的北京正乙祠戲樓,崑曲戲迷們重新回流;悠揚的人聲合唱,讓來到福建鼓浪嶼欣賞特別演出的樂迷們,如癡如醉。而西安市與旅遊相連結的固定劇場演出《駝鈴傳奇》,更是滿場座無虛席。
經過疫情的三年慘澹,中國各實體劇場陸續恢復,如今更趁著暑假期間,迎來爆發式成長;光是北京國家大劇院,每天的平均客流量已達到7、8千人次,觀眾數量更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國家大劇院市場部部長 金慧:「現在基本是提前兩個月開票,我們的演出場次比2019年增加了20%以上,每天3到4場,座位都是滿的。」
就連具有實驗性質、不走大眾化口味的小劇場,也同樣迎來春天;例如這座在北京胡同裡的小劇場,光6月份就有高達66場演出。
北京鼓樓西劇場經理 馬向龍:「肯定是項目量非常非常多的,現在我們新的項目都非常難找演員。不管是市場體量還是環境,都越來越旺。」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各地的營業性演出場次總計19.33萬場,演出票房收入167.93億人民幣,約735億元台幣,與去年同期因疫情封城的情況相比,都出現200%到400%的成長,觀眾人數更比去年同期暴增10倍。
亮眼的數字也讓更多人願意投入劇場產業,包括開設全新的小型劇場,來滿足在地民眾的各種公開表演需求。例如南京這間劇場就是在疫情尾聲開設,如今檔期幾乎爆滿。
南京市演藝集團市場拓展部負責人 范曄:「市場包括觀眾,反應非常熱烈,比如我就在劇場裡面親身遇到過,周邊的群眾晚上可能散個步,就過來關注,今天咱們劇場有什麼好戲可以上演,所以市場在復甦,我們也越來越有信心。」
劇場內的旺盛生命力,不僅讓老觀眾回流,劇場業者們也願意做更多嘗試,把表演與更多不同的業態相結合,以便吸引更多各種年齡層的觀眾,走入劇場。
例如把餐飲與近年來逐漸興起的「沉浸式」戲劇相互結合,讓觀眾在更為放鬆的環境,欣賞演員演出的同時,還可以參與整個表演甚至劇情走向。
觀眾:「蠻好看的,就是整個的環境,包括演員的表現力都是很不錯的。」
這種劇情走向隨時可能因現場觀眾而改變的新表演模式,不但能吸引到更多觀眾,更讓觀眾有更高的意願再次踏入劇場。
觀眾:「這其實是我第二次來看這個劇了。票價兩個人是150(人民幣,約657元台幣),特惠的,點餐大概2、3百。」
北京戲劇酒吧負責人 肖彤:「觀眾的復購比例也在不斷地提升,大概30%到40%的增長。另外我們可能會拓展更多的業態進來,把戲劇跟更多大家想像不到的業態去融合起來。」
劇場暢旺連帶有助於文化旅遊業的發展。例如各種戲劇節的舉辦,邀請外國表演團隊集中演出,讓各地觀眾齊聚一堂,觀賞不同國家各種獨特且優秀的表演呈現,連帶推升當地餐飲旅宿業。
或是與觀光景點相互配合、展現景點歷史文化特色的固定表演,近期也與大陸的國內旅遊熱潮互相拉抬,遊客玩一座城的同時也看一齣戲。例如西安的大型舞劇《長恨歌》,近兩個多月來,演出場次已經提升到一天三場。而江西婺源以打鐵花、板龍燈等民俗活動為主題的演出,周末場次也從一場提升到兩場。
江西鑫邦文旅「婺女洲度假區」品牌總監 李艷東:「我們這個演出是可以容納3200餘人同時觀看的,周末上座率可以達到95%,至少有1/2的遊客來這個景區都會購買這個演出的。」
這種相互帶動的效應也擴散到主題樂園,暑期不少樂園推出更多類型的演出節目,來吸引遊客和觀眾。例如遼寧大連的老虎灘海洋公園,7月就推出全新的「夜遊光影藝術節」。
主題樂園遊客:「我從四川來,然後我在這裡看到燈光秀,還有那個無人機表演,真的很震撼。」
旅遊平台大數據研究員 李政杰:「暑期以來平均訂單量環比增長在一倍以上,演出周邊的一些酒店民宿、租車,這些相關產品訂單量也普遍提升50%以上。」
對於演出人員來說,隨著劇場產業的快速回溫,工作密度增強許多,但成就感也更大,可以說是「痛並快樂著」。
劇場演員 肖琪峰:「從四月份一直到這個戲開始,大概是三個半月的時間,中間一天都沒有休息,有工作的時候其實是最開心的。」
這波劇場經濟的暢旺,可說是今年的罕見酷暑中,不論是業者、演出人員甚至觀眾,所有人都樂於擁抱的「熱潮」。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3/07/26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