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022年能源情勢動盪的一年,歐洲開始尋求長期解決之道,包括有企業發明會飛的風力發電機;另外也強化和政府的合作;尤其國際能源總署IEA警告,受到氣候狀況影響,加上中國大陸採購液化天然氣,可能會讓歐洲在下一個冬季,面臨能源供應短缺的狀況。與此同時,由能源危機引發的抗議行動,仍持續在上演,東歐的摩爾多瓦,在能源價格飆漲下,順勢推翻親西方派的新政府;委內瑞拉則舉辦一場嘉年華,苦中作樂!
一瓶泡沫噴霧在手,見人就噴,還有不少人奇裝異服、盛裝打扮,參加這場在委內瑞拉首都登場的嘉年華。
卡拉卡斯民眾:「雖然經濟情況很糟,大家還是踴躍出沒在街上。」
卡拉卡斯民眾:「糟糕的情況這麼多,這是大家需要的喘息時間。」
民眾苦中作樂,把高居234%的通膨率,和斷水斷電的日常暫時拋到腦後,但生計危機引起的抗議行動,在各國此起彼落。
南美洲國家蘇利南的國會大樓,上周遭到數百名示威民眾包圍,抗議油價和電費飆漲;歐洲的反政府浪潮也沒消退,東歐內陸、緊鄰烏克蘭的摩爾多瓦,在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砍半後,能源價格飆漲,順勢讓親俄派人士號召全國民眾,上周末到首都抗議。
抗議人士:「我們從村莊來的,沒有工作,什麼都沒有,這樣怎麼活?」
抗議人士:「我們為了退休金來到這裡,當局說會調漲退休金。」
他們要親西方的新政府,替國民全額負擔冬季高昂的供暖費用。歐洲的能源危機何時緩解?國際能源總署IEA這麼預測。
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 比羅爾(Fatih Birol):「鬆懈是不對的,慶祝是不對的。」
IEA執行董事比羅爾,在出席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時警告,雖然今年冬季看似安然度過危機,但明年冬季才是考驗的開始。
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 比羅爾:「即便我們現在有LNG接收站,但可能不會有足夠的天然氣進口,因此對歐洲來說,接下來的冬季不會太好過。」
比羅爾估計,今年將額外增加230億立方公尺的液化天然氣,但隨著疫情解封,這樣的增幅並不算大,加上當中的80%,可能會被中國大陸買走。
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 比羅爾:「明年的天氣可能不如今年來得討喜,加上中國大陸捧著大把資金來勢洶洶,要採購市場中已經非常有限的液化天然氣。」
比羅爾呼籲家庭和企業還是要卯起來節能,並警告那些準備脫離核能的國家,最好重新討論淘汰的時間點;與此同時,他讚揚德國,把核電廠延長運作到4月的決定。
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 比羅爾:「我們需要所有的能源資源,來幫助我們度過下一個冬季,我認為還包括核能。」
只是在疫情、供應鏈危機和高通膨之下,這條能源轉型之路並不好走。由法國能源公司EDF,在英國西南部蓋新核電廠的預算,比前一次預估的大增三成,達到400億美元;這渦輪葉片轉動的聲音,如今聽在風電大廠的耳裡,也好比將大筆資金丟到水裡。
匯豐銀行產業研究負責人 麥克勞林(Sean McLoughlin):「我們的渦輪價格面臨崩盤,在非常短時間內掉了20%,進而改變整個風電產業的經營結構。」
因為歐洲正面臨全方位夾攻,東邊,有來自中國大陸更便宜的渦輪機流入市場,西邊,則要要提防美國通膨削減法案,對綠能產業祭出的大幅補貼。而歐盟不甘示弱,2月宣布將動用現有資金機制,加速補貼零碳排科技。
EDF再生能源英國與愛爾蘭CEO 休(Matthieu Hue):「我認為我們要與立法者更緊密合作,無論是地方性或全國性的層級。」
但歐洲的能源業者開始擔心失去主導地位,例如丹麥這間渦輪公司,去年已經虧損超過15億美元,而執行長坦言,沒有退路。
丹麥渦輪公司Vestas執行長 安德森(Henrik Andersen):「如果我們不創造能見度,不擬定一塊清楚的作業架構,將導致更多產能移出歐洲的風險。」
為增加能見度,德國一間新創開發出會飛的風力發電機,以無人機和風箏做為飛行的動力,目前已經進入測試階段,要顛覆大眾對於風場的認知。
德國新創Kitekraft共同創辦人兼共同CEO 艾森希(Max Isensee):「我們的系統體積更小、飛得更高,人們只會在它發電時看到它,沒在發電時就停在地面上,基本上等同是隱形的。」
歷經能源動盪的一年後,企業拚命創新,當局也從短期的應急措施,轉而尋求長期解決之道。
※請勿在此灰線下區域輸入任何文字,會被程式濾掉!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3/02/22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