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達志影像路透
新冠疫情下,日本分析大數據發現,這一年來受疫情和封城等影響,日本登山客的趨勢大大改變,現在大家傾向爬距離自家不遠,且高度低的山。去年攀登1500公尺以下的人占整體七成四,當中不乏過去從未爬過山的人,因為疫情關在家,想到戶外走走,但這些沒有經驗的登山客,往往沒有任何裝備就入山;而即便對山熟悉的人,也因為是自家附近的低山,就容易輕忽,導致山難意外增加。神戶知名的六甲山系,去年就在山上救了上百人,寫下20年來最多。
新冠疫情下,能去哪兒活動筋骨,呼吸新鮮空氣?不少日本人選擇去爬山。
登山客:「我第一次來爬山,因為疫情都沒有運動,就想說來爬一次看看。想說購物商場之類的人多,山上的話應該還可以。是很好的心情轉換,覺得是很容易來,就在附近的好山。」
位於神奈川縣的「大山」,標高1252公尺,距離東京都心車程僅一個小多小時,搭鐵路巴士也方便,去年爆發疫情以來,登山客更大幅增加。不過專家分析使用登山APP的230萬人的大數據發現,疫情前後爬的山大不同,去年攀登2千公尺以上高山的比例,從前年的16%降到11%;不到1500公尺的山,占比卻從69%上升到74%。
YAMAP數據科學家 齋藤大助:「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低山,有非常明顯的傾向出來。」
除了高度,為了登山的移動距離也減少,去爬距自家100公里以上的山,從36%降到28%;距住家50公里以內的山,則從41%增加到50%。換句話說,疫情後爬的山從遠又高,變成近又低,大多就是在家附近的山。
YAMAP數據科學家 齋藤大助:「這是伴隨新冠疫情產生的社會變化,輕鬆地去爬像是延長散步就能爬的山,像這樣的登山客顯著增加。」
但爬低山卻遇難的案件也越來越多,去年大山周邊就發生45起山難,是過去十年來最多;神戶高人氣的六甲山系也有類似情況,光是2020年,消防局在山上救助的人就多達111人,是20年來最多。
神奈川縣伊勢原警察署山岳遇難救助隊 北条保德:「現在很多人把登山當成是健走的延長,越來越多人把登山看得太容易,老實說準備不足。」
分析登山APP的大數據也發現,登山客大多早上入山,中午過後下山,但也有人下午才開始登山,導致山難風險上升。這位疫情後才開始爬山的登山客,去年秋天,一次到了下午才去登山,差點讓自己遇難。
登山客 田中康志:「我預計去程一個半小時,回程一小時,這個預估原本就是太小看(登山)了。」
那天他下午兩點半才入山,以為天黑前,五點就可以下山,但沒想到自己加快腳步,膝蓋開始疼痛,結果所需時間更長,下山途中天色就暗了,當時他隨身只有雨具和手套,沒有頭燈、沒有食物,水也差不多喝完了,黑暗中只能靠手機燈光照亮山路,花了兩個多小時,到晚上七點多才驚險下山。
登山客 田中康志:「低山才1200公尺,應該很輕鬆,就是因為有這種想法,下午兩點半要登山的時候,當時應該要再思考一次。」
不只登山菜鳥輕忽,也有識途老馬,原本每個月都去爬山,但疫情後中斷;去年11月再次登山,但中間已有10個月空窗期,結果下山時發生意想不到的事,他的腳突然抽筋動不了,只能坐下來按摩休息約40分鐘,才總算能再次上路。
登山客:「體力比自己想像的還要衰退,感覺好像不行時,途中就應該要回去,像這樣的地方應該要更加小心。」
專家提醒,就算是高度低,看似相當親民的山,都還是有一定的風險。
日本山岳嚮導協會醫師 伊藤岳:「(萬一一個人)不舒服或受傷時,事前思考自己該怎麼辦就是風險管理,萬一發生什麼事,(因疫情)可能無法獲得往常一樣的醫療。」
因為標高不高,就輕忽裝備入山,加上登山道多,容易走岔路迷路,反而讓低山山難風險倍增;而一旦遇難,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營救,在這個疫情、醫療緊繃的時候,日本政府還是呼籲,非必要非緊急不要外出。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1/05/03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