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醫療物資缺貨情形越發嚴重,全球最大橡膠手套生產商警告,即使努力增加產能,缺口還是高達80%。醫療用面罩同樣也是不夠用,在疫情嚴重之一的國家西班牙,有醫師想出改造浮潛面罩,加裝3D列印呼吸器,能消毒重覆再利用。在新冠病毒快篩上,德國也有公司研發出全自動化的分子診斷檢測,只需花約2小時,精準度高達95%。這場醫療設備與疫情的競賽,恐怕也將長期化。
全球最大的手套工廠,馬來西亞製造商Top Glove,全球五分之一橡膠手套靠他們生產,每天生產2億個手套,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訂單暴增,發出了缺貨警告。
馬來西亞手套製造商 LIM WEE CHAI:「有些顧客下恐慌性訂單,舉例來說,通常他們每個月訂10個貨櫃,現在他們突然增加到20個貨櫃。」
過去幾個星期手套訂單,超出工廠交付能力近兩倍,大部分來自美國和歐洲,即使公司已延長交貨期,增加機械設備和勞工產能,也只能增加30%的生產量。
馬來西亞手套製造商 LIM WEE CHAI:「我們的生產能力有限,只能應付平常的量外加10%到20%。」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不斷暴增,美國超越中國成為最嚴重感染國,WHO警告,個人防護裝備長期短缺,成為全球抗疫最緊迫的威脅之一。
馬來西亞手套製造商 LIM WEE CHAI:「肯定會發生短缺,訂貨量增加超過100%,但我們只能增加20%,所以短缺大約在50%到80%。」
醫療用品缺貨嚴重的還包括疫情重災區西班牙,有些馬德里的醫院員工不得不用垃圾袋做成防護衣,重複使用拋棄式口罩已經成常態,導致這個國家15%確診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全球最高的比例之一。
華拉杜列大學醫院心臟科主任 Ignacio Amat:「我們現在處於嚴重的情況下,我知道衛生單已經盡力了,但我需要立即的解決方案。」
為了保護醫療員工,西班牙北部一名心臟科醫師,想出絕佳的點子──打造一款另類防護面罩。
心臟科醫師 Alfredo Redando:「我家有一個浮潛用的面罩,所以我想改造一下應該可以加以利用。」
利用浮潛用的現成封閉式面罩,連接醫院3D列印出的客製化呼吸管,加裝醫療級過濾器,每個零件都能進行消毒後再次利用,過濾器壽命可維持五天。
華拉杜列大學醫院心臟科主任 Ignacio Amat:「有了這個就能完全被保護,完全是密封的。」
為了讓醫院有足夠的浮潛面罩進行改造,歐洲最大運動用品商停止向民眾銷售,改供貨給醫院;雖然沒有得到國家衛生單位認證,但是華拉杜列大學醫院已經使用在加護病房中,其他醫院也跟進採用。
華拉杜列大學醫院心臟科主任 Ignacio Amat:「我們附近很多很多的民眾,都把他們的浮潛面罩寄給我們。」
確診人數超過6萬兩千多例的德國,則在新冠肺炎的快速篩檢上有了突破。總部位於斯圖加特附近的博世公司(Robert Bosch),曾是全球最大汽車零件商,宣稱醫療研發部門,打造出新冠病毒的快篩系統Vivalytic,只需2到2.5小時,就能得出精確度高達95%的檢測結果。
BOSCH 衛生保健項目經理 JOCHEN RUPP:「(新冠篩檢)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速度,目前的測試需要作業時間加上運輸,從取樣到得到結果需24到48小時,但我們的檢測只需2到2.5小時。」
這套系統已經研發10年,是全球第一台全自動化的分子診斷檢測(fully automated molecular diagnostic tests),本來是用來檢測空氣中是否含有SARS或其他病原體。
BOSCH 衛生保健項目經理 JOCHEN RUPP:「我們將實驗室中複雜的測試系統,整合為自動化,在過去六到八周,我們將它應用在新冠肺炎的精確檢測。」
目前有許多公司也在研究類似的自動化篩檢系統,但科學家認為,這類型的篩檢法有侷限性,很難在爆發大規模疫情下實施。
夏里特大學醫院 病毒學家 CHRISTIAN DROSTEN:「機器無法一次檢測數百個樣本,有些地方無法大量購置這樣的機器,以時間考量還是需要倚靠傳統實驗室的檢測法。」
和醫療物資同樣迫在眉睫的問題,還有新鮮蔬果在歐洲面臨嚴重短缺,歐洲最大水果和蔬菜出口國西班牙,負責採摘的外勞缺工率高達50%,青豆和豌豆的主要供應國肯亞,一半勞工已經被送回家,因為工廠無法發貨;中國的封鎖限制使得全球貨櫃運輸量不足,有地區的航空運輸成本最近幾周高漲三倍,都成為供應鏈中斷的重要因素。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疾管署提醒民眾謹記「一不三要」戴口罩原則:
「一不」:開放空間不用戴口罩
「三要」:慢性疾病患者、有呼吸道症狀者、進出醫院者要戴口罩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0/03/31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