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回收木製琴28載 格林威治村客製坊

記者 林佳妮 報導

2019/04/26 20:10
圖/翻面映畫提供

富有歷史的城市在面對加速汰舊換新的現代,許多有溫度的東西不斷快速消逝,比方說,紐約的格林威治村,曾經是波西米亞文化的重心,也孕育一代又一代影響世人的文化。今天,我們就要前往格林威治村,看一位手工吉他職人,運用四處收集的廢棄木料,製作手工吉他,這些木料每一塊都代表著紐約,是他口中的老紐約的骨頭,因為他的堅持與公益,獲得重生,替我們留下了這些珍貴的歷史。

這天,紐約的天空是天藍色的,遠離鬧市或觀光景點,轉進紐約客暱稱The Village的格林威治村,找到卡爾邁街42號,推門而入,時間流逝的速度瞬間變慢,您甚至會有種「我回到過去了嗎?」的錯覺。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我是主持人華特歐戴爾,帶你走上記憶小徑,回味大樂團時代的悅耳樂音。」

包圍你的,是空氣中凝聚的木屑味,牆上、櫃檯邊、櫥窗裡亂中有序地陳列的木吉他,以及滿布牆壁的感謝狀,來自吉他手比爾·柯爾欽、爵士樂吉他大師比爾·佛雷賽、吉他手G·E·史密斯,以及怎麼樣都扶不正的龐克樂傳奇吉他手Robert Quine,乾脆放棄不再試圖扳正它的白髮奶奶桃樂絲·凱利,93歲了,小舖資深員工,負責撢灰塵、算帳、接電話。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喂?」
 


以及老闆的娘,老闆是這位頭髮灰白的大叔,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手工製琴師瑞克·凱利。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過去20年來,我用紐約市的回收木材製琴。」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上面寫什麼?」
佩蒂史密斯樂團 蘭尼凱伊/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舊林肯飯店)包厘街184號,1865年,白松木。」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我稱之為一塊老紐約的骨頭。」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你聽。」

瑞克·凱利過去28年,就在卡爾邁街42號,以這些老紐約的骨頭,精雕細琢出一把又一把獨一無二、音色獨樹一幟的吉他;而這種以老木材製作的吉他還有一個好處,我們請台灣手工製琴師小戈來告訴我們。

台中戈制琴所 小戈 :「如果就木頭的結構來說,這些老料,經過那麼長的時間,該變形或龜裂的,都已經很OK了。」

凱利和他的吉他低調、沉靜又自信地等著有緣的人推開門,只要您熱愛音樂、熱愛老紐約,他都會帶著些許靦腆卻滿懷熱情地接待您。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看看誰來了。」
松鼠樂團/知名導演 吉姆·賈木許/《製琴師與他的琴人》:「電影《製琴師與他的琴人》:「嗨,瑞克。」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嗨,吉姆。」
松鼠樂團/知名導演 吉姆·賈木許/《製琴師與他的琴人》:「電影《製琴師與他的琴人》:「你有吉他要賣的嗎?」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有幾把。」

紐約知名獨立製片導演賈木許就是凱利的常客,他曾將自己家裡閣樓的木材送給凱利製作吉他,開啟凱利踏遍格林威治村內尋找老木材的旅程。

巴布狄倫樂團 查利悉士頓/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我愛這把吉他,瑞克,共鳴很棒。」
 


凱利的工藝早已成為收藏家間的夢幻逸品。

薩迪斯樂團 崔維斯·古德/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我買一把。」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好。」

而只要熱愛音樂、熱愛老紐約,還要能吃苦耐勞,當您推門而入,或許會因此尋找到人生的方向與志業。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就只是走進這間店,我告訴他我的故事,告訴他我熱愛打造東西,他知道我是認真的,所以給了我機會。」

淡金髮女孩是卡爾邁街吉他的第三號員工辛蒂胡蕾,凱利在5年前收他為徒。

製琴師 瑞克·凱利/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我一直想把自己的技藝傳授給某人,畢竟這是失傳的技藝。」
徒弟 辛蒂·胡蕾/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你覺得這樣如何?」
製琴師 瑞克·凱利/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我覺得很好看。」

從此之後,老屋裡的老木頭與老人之中,多了年輕的氣息。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加上標籤,#誘人吉他照。」

這部電影紀錄卡爾邁街吉他某個禮拜周一到周五的時光,許多重量級吉他手陸續來訪、閒話家常,信手拈來的即興演奏總是讓樂迷眼睛為之一亮、雙耳獲得撫慰。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我這把吉他要賣更貴了,價格立刻翻漲,有比爾佛雷賽加持呢。」

另一方面,師傅凱利與學徒辛蒂之間的互動,更讓我們看見慢工出細活這種匠人精神的延續。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那把是我做的。」
歌手《天堂陌影》女主角 艾斯特白莉特/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真的嗎?我一直在彈,我很愛。」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超棒的。」

電影中,每當店鋪從凱利的舞台交棒給辛蒂時,登場與她對話的樂手也都是女性。

歌手 愛蓮娜·弗瑞貝格/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你一個女生製作吉他,男生會有奇怪反應嗎?」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有,我想…,其實(正反)兩種人都有。」

這樣的安排無論刻意與否,都會讓人欣喜於樂壇或世界,將會有更多元而包容的未來。

歌手 愛蓮娜·弗瑞貝格/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我是過去,你想抹除我嗎?再吻我一次,我將消失在你眼前。」

卡爾邁街所在的格林威治村,曾是紐約波西米亞文化的重鎮,但隨著中產階級崛起以及都市更新,時髦潮店取代老派、文藝的面貌,被拆毀的老建築由凱利製成吉他而獲得新的生命,他與他的吉他成為紐約的隱喻,在快速汰舊換新的現在,仍然是The Village一個存在,讓熱愛老紐約的人格外安心,並盼望在未來,辛蒂與她的吉他也將會是The Village一個無可抹滅的存在。

吉他手 馬克·里伯/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有些音樂路成了唱片,大家都聽過,但有些並不為人所知的事亦在其中,這些與音樂相關的事包括,有人製作這把和別的吉他,還有營造空間的人,讓人們可以聚集,重點是打造出一個社群。」
紀錄片《製琴師與他的琴人》:「我也是這麼想的。」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19/04/26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