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以健康碼來掌握民眾行蹤。(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趙宏今天發表文章,公開指「健康碼」在鄭州儲戶抗議遭強賦紅碼事件中被濫用,並主張COVID-19降為「乙類乙管」後,健康碼的合法性已不存在,應該徹底退場。
澎湃新聞今天刊出趙宏以「新冠『乙類乙管』之後,健康碼還有必要存在嗎?」為題的文章指出,在2022年12月13日中國官方宣布正式下線「行程碼」時,「健康碼」的存廢就不斷被提起。而健康碼使用頻率顯然比行程碼更高,早已成為疫情3年來人們的「新型身分標識」。
文章提到,最初因為防疫需要,健康碼在訊息蒐集上幾無任何阻力,公眾也表現得相當配合。但表現出的「無差別全員蒐集、實時蒐集、事無巨細、易跨平台複製轉移認證、可長期保存」的特點,卻又隱藏着個人隱私洩露和被數據監控的巨大風險。
這篇文章直指,在防疫的特殊需要下,健康碼在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有關「敏感個人信息」的處理上,常常未能獲得嚴格遵守。像是先前患者確診後,官方會公布確診前一段時間內的全部行蹤軌跡,卻使患者私生活圖像被徹底曝光在大眾視線之下,甚至招致他人肆意描摹和無端攻擊,令人感嘆彷彿就是在監控下「裸奔」。
文章更指出,「包括政府在內」的數據蒐集者更容易「濫用數據」,也更容易根據數據結果「對人群進行數據操縱」。
典型事例就是2022年6月發生在河南鄭州的儲戶抗議被強賦紅碼事件,不僅徹底超出防疫目的,更極大毀損了個人對政府訊息收集和數據處理的信賴。而地方政府動輒對全域居民賦紅黃碼,還增加「彈窗」設置,更成為「一刀切」和「層層加碼」的典型代表。
這篇文章提到,在優化防疫新10條執行下,加上疫情蔓延,眾人紛紛被感染,但只要不進行核酸檢測,健康碼卻繼續顯示為綠碼。這說明健康碼已不再能作為個人健康狀況的表徵。加上COVID-19被降為「乙類乙管」,在防控手段的存廢和轉型問題中,最引人關注的當屬健康碼。
文章主張,除了「疫苗接種信息」可能會在危重病人診療過程中為醫生提供依據外,健康碼的「歷史使命其實已經完成」。且伴隨中國政府對防疫已從應急管理轉向常態化管理,健康碼所依附的合法性基礎已不復存在,因此也應和行程碼一樣從個人生活中「徹底退場」。同時,健康碼退出時,所蒐集的個人訊息也必須被徹底刪除。
文章最後說,樂見未來健康碼、核酸碼、場所碼都從公眾的日常生活中退場。畢竟作為活生生的個體,「人生不能任由符碼所決定」。(中央社)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3/01/03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