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清零又要提振經濟 分析:習近平治國的矛盾

責任編輯 馮茵 報導

2022/07/12 17:26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防疫總方針,但同時要求官員促進經濟成長。美媒引述分析,這反映習近平個人及治國模式的矛盾,時而解除時而重啟的防疫措施,增加營商的不確定性。

今年6月,習近平到2年多前中國首先爆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湖北省武漢視察,他堅持動態清零政策,說「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不能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傷害」。

 


他並指,要抓實各項防疫工作,同時要盡可能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爭取今年中國經濟發展達到較好水平。

紐約時報中文網12日報導,習近平要求官員消滅疫情的同時要促進經濟成長,而這種壓力正壓迫著中國,因為中共今秋將召開20大,習近平幾乎肯定會獲得中共領導人的第3個5年任期,鞏固他作為毛澤東和鄧小平以來最強大領導人的地位。

不過,對官員而言,他們在艱難地應對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的不同需求。北京的獨立政治評論員吳強說,「常常是不同部門和公司的負責人上午去參加關於加強動態清零的會議,下午去參加關於經濟成長的會議。」
 


報導指出,一方面北京中央政府試圖增強企業家和消費者對消費、投資和旅遊的信心,但地方官員擔心因防疫不力而被免職,經常對出行者和交通實施額外檢查和限制,阻礙了經濟復甦及增加政策的不確定性。

吳強認為,「是習自己治國理政模式本身的矛盾」、「矛盾實際是在他個人身上」。

報導指出,中國時而解除、時而重啟的防疫措施,可能至少會持續到明年,部分原因是政府一直把重點放在限制措施和病毒檢測上,而不是接種疫苗。中國的老人疫苗接種率仍相對較低,而中國迄今拒絕引入外國研發的更有效疫苗,形容「這個決定是出於政治自豪感,而不是醫學考慮。」

報導指出,這種情況會為政策帶來不確定性,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前副主席胡德平今年6月在一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說,「政策沒有矛盾,企業家才能有信心。」

報導指出,中國已漸漸在政策上妥協,例如已將入境者及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的天數減半。不過,即使中國能夠在不對主要城市採取封控措施下阻止疫情傳播,已經積累下來的不確定性正促使一些外資公司重新考慮投資計劃。

報導引述巴西大型果汁供應商西澄(Citrosuco)的上海總經理說,該公司的生意在今年4月上海封城前一直不錯,但上海解封後,清關和把果汁運到倉庫由先前通常只需3至4天,變成現在需要2週,西澄巴西總部開始重新評估中國的業務前景。(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2/07/12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