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2
  • Jun
  • 2016

整形病態-韓國微電影《人形》拍攝巧思

作者 李又宗

2016/06/02 11:38


影片來源/Viddsee

如果美麗是一幅昂貴的面具,你願意花費多少代價來買下它?韓國近來有一部爆紅的微電影《人形》就是在談這個問題。BBC中文網曾經為此做過一篇專訪,討論韓國整形風潮的因素。韓國的整形源於韓戰,許多人在戰爭後,都尋求創傷後的整形矯正;

到了70和80年代,整形技術在韓國已經相當的成熟,據韓國首爾BK整形醫院院長金炳鍵所述,韓國對整形外科醫生的要求非常高,遠高於其他國家,只有前1%的頂級優秀醫科畢業生,才能成為整形外科醫生,他們要接受六年的大學醫科實習、一年住院醫生的培訓、四年整形外科的實習、一到兩年的專門研究、最後還要三年的軍訓,總計約15年的培訓。

《人形》這部微電影,把主角設定為豆蔻年華的高中少女,導演特意選用一個女性不化妝仍最美的花樣時期,將少女的煩惱,聚焦在如何成為周遭那些面無表情的「面具人」。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家人那些圓額、尖下巴、鋒利的鼻尖,竟是原本長相秀麗的女主角從小就嚮往的美麗願望。▲圖片擷取自Viddsee

(作者/李又宗

導演在拍攝這部影片時,刻意運用了「恐怖谷理論」,恐怖谷理論原本是描述機器人因為具備了人類的外表、動作,人類在最初會對機器人產生情感;但是擬真到了一個特定程度,人類對機器人的反應會變得極為負面,因為機器人不是人,就算只有一絲差別,人類都能迅速察覺,並且感到厭惡及刺眼,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對於人型娃娃或是擬真機器人感覺到害怕的原因。

《人形》中的美麗面具人,看起來就是僵硬不自然,同樣具有人的表情和動作,在導演的巧妙塑造下,成為沒有情感的「美麗機器人」,表情是假的、動作是僵的、情感是虛的,然後同桌吃飯,這叫一家人。

▲圖片擷取自Viddsee

片中運用了幾個長鏡頭我很喜歡,一個是女主角走在路上撞到一個路人,看到他的面具外貌後,女主角走著走著,把帽子戴上,遮住自己的面容;在片尾女主角動完刀後,戴著帽子回到家裡的餐桌坐下,然後三位家人面無表情地看向他。

導演用這個畫面,暗諷了南韓充斥許多黑牌整形醫生,透過免費體驗卻導致整形失敗的社會案件,這個畫面也留給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

美麗是什麼?仿效能不能成為一種美?如果追逐美麗是為了逃避一種社會霸凌時,整形有錯嗎?我們在嘲笑東施模仿西施心臟痛的時候,是否曾經為東施著想過她的難堪?這一系列關於人與美的問題,在我看來答案很長,套句林徽因的話,可能要用每個人的一生來回答了。

喜歡作者的文章嗎?歡迎持續鎖定TVBS【T博客】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李又宗

導演、影像工作者。2012年設立牡羊座創藝影像有限公司,並專司於影像製作,創作範圍囊括編劇、導演、動態影像攝錄、剪輯。曾任廣告編劇、大愛電視台節目企劃、後製導演,作品並榮獲紫錐廣告獎首獎、台南39小時影片競賽最佳劇情片等肯定。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