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向來是金融中心,但隨著科技時代來臨,也越來越看重新創科技,今年港府更砸下500億港幣,投資幅度是歷年之最,生技醫療就是其中項目,至於台灣醫療在研發風氣興盛下,被形容是亞洲第一,只是研發是要花錢的,在經費不如人的情況下,成為一大隱憂。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你可以看到這個血的細胞,紅血球會到下面,上面那個地方有一點點這個黃色的,這是血漿。」
1989年還在英國牛津學醫的他,就注意到媽媽的血液中有胎兒細胞,只是量微乎其微,花了10年才參透,關鍵是藏在血漿不是血球。
第二步就需要能檢驗血漿中的胎兒基因。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我們做這個排序,就是用這個玻璃片,把那個DNA放進那裡。」
運用高頻基因排序技術,檢測第21號染色體是否異常,就能確認是否為唐氏症寶寶,準確率高達99.7%,這項改變世界的發明,造福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孕婦,但最初找錢時卻是處處碰壁。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第一個申請血漿資助,是被這個機構是拒絕不批,因為他們不相信這個技術是行的。」
97年回到香港的他當時默默無聞,加上香港投資者習慣賺快錢,對於不知何時能回本的科學研發根本沒興趣,直到2年後才獲得第一筆較大投資,得以發展出日後的無創產檢,不過盧煜明說最近這3到5年香港不一樣了。
意識到AI等科技浪潮來襲,香港轉而加碼研發,2018年財政預算案打算撥款500億支援新創,面向涵蓋金融科技、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當然也少不了生物科技,科技公司群聚的科學園更是重點扶植對象。
進駐科學園2年的這間3D列印公司,專攻醫學應用,譬如這個模型就能協助醫師,在進行導管手術時精準下刀。
佰盛立醫學三維科技公司創辦人施君易:「(一件成形)大概要300多萬港幣,才能做到這個效果,那這個它是裝配的,你看到透明部分是一個設備,有顏色這個部分是另外一個設備,那做出來效果是一樣的,但是成本就省了10倍。」
創辦人施君易分析畢竟風氣剛轉,市場上需求還沒那麼旺,加上香港沒健保,私人醫院長期不重研發,寧可多看點病人增加收入,所以生意不能只做醫院,得多方拓展觸角,目前最看好做鞋墊。
佰盛立醫學三維科技公司創辦人施君易:「那光做這個產品,我只做扁平足已經可以養活一家公司了。」
反觀台灣重研發早已闖出名號,醫療技術被形容是全球第3、亞洲第一,執牛耳的不在少數。
TVBS資深記者張靖玲:「說到骨瘤,早期的病患大部分都得截肢,在當時流行一句名言,叫做留腿不留命、留命不留腿,但現在截肢率大幅下降到不到5%,治療技術領先全球,就帶您來看致勝的關鍵。」
台北榮總骨科部主任吳博貴:「比較好就是使用自體的骨骼。」
長腫瘤的骨頭,傳統上唯有切除改用人工關節,但人工關節有使用年限的問題,如今自己的骨頭自己用。
透過零下196度的液態氮把癌細胞殺死後,骨頭就能「恢復健康」重新接回,只是免不了得拿6個月的枴杖復健,於是獨步全球發明,直接在「體內冷凍」。
台北榮總骨科部主任吳博貴:「相對於以往我們需要把骨頭截掉,去做冷凍,這個不用,這個我把它假設這是一個病人的骨頭,直接把這個桶子套到病人的骨頭裡面去,倒入液態氮,就可以在身體裡面,去把癌細胞做一個冷凍治療。」
只是液態氮溫度實在太低,有三成會引發骨折等併發症,這一點也設想到了。
液態氮容易四處亂濺,傷害到其他正常組織,加入乙醇後變固態,方便直接塗抹在病灶上。
台北榮總骨科部主任吳博貴:「原則上一般全球骨肉癌的5年存活率大概是50%到70%左右,那台北榮總可以到77%。」
15歲的男孩罹患惡性骨瘤,做父親的說太太本身就是醫院護士,經過多方打聽專程從台東北上求醫。
病患父親:「這次開,醫師覺得判定他可以用他原生的骨頭,讓他產生那個再生能力嘛,是不是,我這個就很安心,因為用自己的還是最好嘛!」
從醫超過20年,也是衛福部第一任醫事司長的李偉強分析,台灣把醫院分三級,醫學中心能得到的健保給付是最高的,由於每4年評鑑一次,想維持住「位階」,就得把結餘的10%投入研究教學,環環相扣導致成績斐然,但光靠醫院本身還是不夠。
台北榮總企管部主任李偉強:「我們看到美國,他們搞不好一個大學,一年的研發經費,搞不好就等於台灣一整個的經費。」
研發是要花錢的,相對於香港政府砸下充沛銀彈,顯示急起直追的企圖心,台灣的領先又能維持多久,恐怕無法高枕無憂。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