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中美貿易戰風險散去 最大結構性對抗未解


發佈時間:2018/05/21 13:50
最後更新時間:2018/05/21 13:50
示意圖/TVBS
示意圖/TVBS

中美兩大國決定不打貿易戰,輿論以「雙贏」形容之。但有分析說,貿易戰短期雖可免,但更廣泛和長期的衝突未必有明顯變化,「中國製造2025」計畫仍是雙方結構性的對抗點。

稍早前率團赴華府磋商中美貿易爭端的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當地時間19日告訴媒體,中美雙方在本輪經貿磋商中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

 

大陸輿論稱許這是一項雙贏的成果,躲開了貿易戰開打後必然的兩敗俱傷。但中美貿易是否就此步入坦途?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美國總統川普對北京採取的是「空前程度的威脅和壓力」戰略,但目的不是為了榨乾中國,而是獲得中方的最大讓步。

據中美會後聲明,雙方同意,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中國加大購買美國商品與服務、美國增加農產品和能源出口、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鼓勵雙向投資等。其中未提及「中國製造2025」和國企補貼等中國最在意的議題。
 

對此,時殷弘說:「『中國製造2025』仍然是中國同美國之間結構性的對抗點。這個對抗點是中國最不可能做出重大讓步的。」

在這個前提下,時殷弘表示,只能在「減少鉅額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及「顯著擴寬中國對美國商品的准入」問題上妥協 。

他直言,在攸關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目標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不能觸碰的情況下,美國在這次談判中,對於「前兩項目的,不是暫時都得了嗎?」

此外,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網上發文分析, 這次中美共識未提及「中國製造2025」和國企補貼等議題,意味著短期內雖可避免貿易戰,但更長時間、更廣泛的衝突未必會有明顯改變。

文章指出,「短期來看,美國貿易摩擦是主要分歧;中期來看,中國製造的崛起以及高技術領域與美國差距的減小,已經引起美國的警覺;而從長期來看,超出經濟領域,美國對華的全面反制也絕非杞人憂天」。

時殷弘則提到,逆差和准入兩個結構性問題這次只是緩解,並未解決,未來這些問題的尖銳性可能不比目前,但還會「有所表現」。

再加上中美在「中國製造2025」以及中國對國內外經濟活動國家控制等問題上的長期對立, 這位知名的美國問題專家預測,雙方這次雖避開了貿易戰,「但我看特朗普(川普)休戰的時間不會超過半年」。
 

華府磋商結果公布前,外媒曾傳出「中國承諾減少2000億美元對美貿易順差」,但中美兩國政府會後都未公布金額。對此,時殷弘說,「恐怕至少比較接近(2000億美元)吧」,「反正美國是巨量增進對華出口」。(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美中貿易戰

#貿易戰#關稅#中國製造2025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59

0.0593

0.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