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達志影像/路透社/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幾年前開始,歐美吹起極簡主義風潮,也就是把日常所需,降到最低限度,把生活單純化,而這種生活態度,最近在日本引發年輕人迴響,相關書籍熱賣,專家分析這個現象,其實跟景氣無關,比起老一輩需要靠物質滿足虛榮,在優渥環境下成長的新世代,反而更能毅然決然捨棄物質需求,追求人生更重要的東西。
最近極簡生活的書籍在日本掀起熱潮,這種把日常所需減到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引起年輕世代的強烈共鳴。極簡主義者:「我不要擁有東西也沒關係,因為虛榮有了多餘的花費,想捨棄虛榮,我把9成5的衣服通通丟掉了,不受物品左右的生活反而輕鬆。」35歲的佐佐木就是典型的極簡主義者,他的房間,正可用家徒四壁來形容,衣櫥裡只掛著6件上衣,就夠一整年換穿。至於浴室只放了這麼1罐洗潔精以及1條毛巾。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一種液態洗潔精就可以洗頭、洗身體、洗臉,刮鬍子也可用。」
除了簡單的碗盤、咖啡壺,廚房絕對不放用不到的東西,注意到他用的正是標榜極簡設計的蘋果,如此清爽的生活對照以前的他,簡直是天壤之別。這是他5年前的房間,書多到堆滿地,書櫃塞爆還不夠放,但東西越多 心靈卻是越空虛。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雖然擁有很多東西,自己卻有一大堆不足的地方,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擁有東西這件事讓我很痛苦。」
去年他在網路上看到極簡主義者的生活,驚為天人,決定開始效法,比如在辦公室隔壁同事的桌子堆得亂七八糟,佐佐木則乾淨到隨時可以離職的狀態。東西能有取捨,處理事情自然也井然有序,極簡態度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讓他把生活經驗寫成書出版。
博報堂年輕人研究所原田曜平:「以前的年輕人喜歡炫耀,喜歡購買超乎自己身分的車子、名牌來得到優越感,但現在的年輕人並沒有想要購買的感覺,基本上是朝著克制的方向生活,並非勉強自己,某種程度還能藉此得到滿足。」
不再執著身外之物讓日子過得沒有負擔,Less is more的概念在歐美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極簡主義者麥可羅伯茲:「這是我的房間,我跟我17歲的兒子共用。」
住在美國加州的羅伯茲號稱擁有的家當不到50件。極簡主義者 麥可羅伯茲VS.記者:「這是內褲,只有兩件?對啊只有兩件,你確定你睡在這上面?我就是睡在這上面,這甚至不能說是一條舒適的大瑜珈墊。」
宛如六根清淨的生活卻讓羅伯茲覺得非常充實,對照5年前的他兼2份差、養4棟房,還要靠網路運動賭博賺錢來支付每個月動輒3、40萬台幣的開銷。極簡主義者麥可羅伯茲:「我們一週最多賺過8萬美元現金,非常有利可圖,我做的生意是非法的,我知道我不可能靠那個過一輩子。」
他痛定思痛帶著妻小去旅行18週,發現出遠門不會帶著一堆家當就表示生活真正所需一只行李箱就綽綽有餘。回家後他的生活開始全部從簡,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把房子賣掉。靠著在有機農場工作自給自足,甚至一口氣瘦了10公斤,但終究妻小受不了,搞到離婚收場。極簡主義者麥可羅伯茲:「從一種生活型態
突然轉變到另一種,我現在才意識到要做到是件很殘酷的事情。」
極簡主義者迪威廉絲:「我想要大家花幾秒鐘想想看哪種新商品什麼東西,你會想要抱在懷裡帶進墳墓。」
威廉絲在40歲時大病一場,讓她覺得以前追求的那些東西瞬間都不重要了,她蓋了一棟小屋,把生活全簡化在這個空間裡,沒有冰箱、沒有沖水馬桶,但她可以充分享受月下獨酌與自然共生的分分秒秒。極簡主義者迪威廉絲:「我準確知道夏天早晨什麼時候,日出也知道,冬天什麼時候日落,以前的我跟大自然不曾有過這種連結,我想這啟發了我的內在覺醒。」
比「斷捨離」更激進極簡主義,專家認為未來會成為更普遍的價值觀,無關景氣、也無關貧富,而是一種人們對於過度消費自省的表現。
NHK記者木下義浩:「『以後可能會用到』,或者是『很喜歡所以捨不得丟』,因為這些理由不知不覺東西越積越多的人不少,但年輕世代正因為是在物質和資訊豐沛的時代成長,反而能夠毅然決然讓生活簡單化,想知道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樣需求變得越來越高。」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