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進入碳有價時代 科技創新點亮淨零碳排之路

記者 王薏婷 報導
發佈時間:2024/10/30 16:24
最後更新時間:2024/10/30 17:03
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圖/阮淑祥提供)
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圖/阮淑祥提供)
進入碳有價時代 科技創新點亮淨零碳排之路
俄烏衝突持續,不僅加劇了全球能源危機,也使得部分國家轉向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短期內影響了減碳進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3年全球煤炭消費量增長了1.5%,達到歷史最高。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最新報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3年達到歷史新高,與《巴黎協定》的1.5°C溫控目標相去甚遠。然而,令人鼓舞的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佔比持續上升約12%,達到全球發電量的30%。綠色氫能產業取得重大進展,全球電解槽裝機容量增長了50%。先進儲能技術方面,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20%以上,成本持續下降。

 
不過,今年「循環差距報告」(The Circularity Gap Report 2024)指出,即使循環經濟已成為新興商業模式主流,但2023年全球循環率卻從2018年的9.1%下降至7.2%。與此同時,隨著消費速度增快,全球經濟物質的消耗總量不減反升,光是過去五年全球就消耗超過5000億噸材料,相當於整個20世紀的消耗總量。塑膠垃圾危機日益嚴重,每年約有1100萬噸塑膠進入海洋,微塑膠已經滲透到地球的每個角落。2023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一項的研究發現,在南極洲雪樣本中檢測到了平均每升29個微塑膠顆粒。

當全世界為了氣候變遷而爭分奪秒減碳時,另一場危機生物多樣性正在無聲無息的快速喪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統計2023年底已有超過42,100種物種面臨滅絕威脅佔已評估物種的28%。所幸2022年《昆明蒙特婁生物多樣性框架》達成共識後,各國政府及企業才醒悟,生物多樣性也像碳中和一樣迫切,期待TNFDSBTN、自然正向或商業自然聯盟等倡議能受到持續重視。

AI科技是永續發展的雙 利大於弊嗎?
AI在推動永續發展具有巨大潛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一方面,AI系統本身是高耗水又好電的怪獸,一次ChatGPT的對話就消耗500毫升的水,煮開一壺水的電。執行圖像生成模型換算下來可充飽超過 950 支手機。
 

但另一方面,AI技術能夠顯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資源分配,加速清潔能源發展。在再生能源領域,AI預測技術可提高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效率20-30%。在交通領域,AI優化的路線規劃可以減少15-20%的燃料消耗。AI精準農業技術可以減少20%的肥料使用,同時提高作物產量10-15%。

未來AI與永續發展的協同之路是否利大於弊?在於持續提升AI系統的能源效率,將AI技術更廣泛地應用於環境保護、資源管理和工業生產,制定全面政策,確保AI發展與永續目標相一致。

全球新聞媒體業:數位轉型深化AI協作探索
過去這一年,全球約一半人口經歷國家和地區選舉,新聞媒體正在一個複雜多變的環境中尋找新的平衡點,從數位化轉型的深化到AI的衝擊,從商業模式的重塑到公眾信任的重建。

首先,因為成本上升、廣告收入下降,以及來自社群媒體的流量銳減而導致的新聞媒體裁員、關閉的現象持續發生;也使新聞媒體更難抵禦強大商業或政治力介入影響報導的壓力。在數位廣告收入持續被科技巨擘蠶食下,付費訂閱模式成為許多新聞媒體的救命稻草。

2023年有67%的新聞機構正在使用或計劃使用AI技術,較2022年增長了15%。包括自動化新聞寫作、內容個性化、數據新聞分析與呈現、事實核查、語音轉文字等技術,都大幅提升記者的工作效率。然而,AI生成內容也引發了對新聞真實性信賴度質疑和記者工作前景的擔憂。

Restorative Narrative 災後希望的報導力量
第八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在音頻類組新增《修復性敘事特別獎》,鼓勵報導創傷後的恢復過程,並在社會中培養同理心和希望。這種方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新聞機構採用,特別是在報導自然災害、社會衝突或個人創傷等主題。修復性敘事是建設性新聞學的分支,包含5大特點:(一)長期追蹤報導:除了事件本身,更聚焦後續的恢復每一段進程。(二)真實性:真實呈現恢復過程中的挑戰和困難,避免過於理想化。(三)希望和韌性:強調人類面對逆境時展現的韌性和希望。(四)平衡視角:既不迴避痛苦創傷,也不過分誇大正面結果。(五)社區參與:鼓勵讀者參與到修復過程中。
 
 
AI生成圖片首現融媒體作品  評審熱議其適用性
今年《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有來自於台灣、馬來西亞、香港的62家媒體與機構、44所學校踴躍投稿參加,共有732件作品參賽,經過27位評審的審查,挑選出119件作品入圍。從今年的投稿作品中,發現兩大現象:主流媒體紛紛跨出原先的媒體類別耕耘其他類別,且卓然有成。
 
另一現象,今年在融媒體類中有十多件運用AIGC在新聞報導中,主辦單位對AI運用的原則為必須透明揭露,並負責任的使用AI於新聞中。評審會議中也熱烈討論AI生成圖片的使用是否會取代攝影記者的角色?是否破壞其真實記錄的特性?是否有誤導偽造之嫌? AI生成圖片運用於新聞是否真有必要性而不是偷懶?使用目的是否為了協助記者克服無法取得的畫面,或難以表達的視覺圖像,或解決不適合曝光的真實場景再現,但依舊能做出精彩圖文並茂的報導。應該是此刻AIGC運用在新聞報導的一個很好的檢視方向。

在資訊爆炸、真假難辦的動盪的時代,準確、獨立的新聞報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顯重要。我們正處於AI的發展初始階段,媒體界應該正向面對無法擋的AIGC浪潮,繼續去探索AI 與HI的協作可能性。同時,目前大眾對新聞使用AI的接受程度,僅限於所有產製流程都必需由人類掌舵監督。媒體需要嚴謹對待,如何在記者的監督下,恰如其分使用AI提升效率,完善資訊,增強傳播力,才能贏得閱聽大眾對新聞的信賴。

〔本文為第8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主辦單位的話〕

 
執行長阮淑祥於頒獎典禮上為得獎者頒獎(圖/阮淑祥提供)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ESG理念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碳有價時代#淨零碳排#能源危機#AI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22

0.0870

0.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