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歐盟棒打陸電動車企 加徵「懲罰性關稅」上看38%

記者 張正安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14 22:41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4 22:41

美國上個月才剛把中國進口電動車的稅率,從25%提高到100%,歐盟如今也跟進加稅。歐盟周三預告,以大陸電動車「整條供應鏈」受到政府補助,恐損害歐洲車廠利益為由,從下個月4日開始加徵「暫時性高關稅」,最高課徵48%稅率。分析師認為,加稅可能反而引發北京報復性加稅,引爆貿易戰。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在浩瀚沙漠上盡情甩尾,大陸電動車大廠比亞迪,推出的首款油電力皮卡Shark,展現滿滿的肌肉線條,上山下海通通難不倒它。

比亞迪宣傳影片:「它是橫跨安第斯山脈最好的夥伴。」

身為新能源汽車龍頭的比亞迪,光是今年前5個月,在大陸就賣出126.69萬輛,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6.8%,而且加上政府祭出的舊車報廢補助,讓車主紛紛搶著入手EV車款。

 
消費者陸先生:「現在有政府給我們的這個獎勵補貼,我覺得也是一個換車的好時間點。」

大陸內需靠補貼拚買氣,擴大電動車銷量,外銷到國外也得靠補貼,壓低售價搶攻市場,但卻在歐美踢到大鐵板,歐盟最新宣布,將針對大陸進口電動車,課徵「暫時性高關稅」。

CNN主播Julia Chatterley:「歐盟執委會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最高上看38%。」

歐盟週三預告,計畫從7月4日開始實施懲罰性加徵關稅,根據企業此前配合調查的態度稅率有所不同,配合度較高的比亞迪課徵17.4%,吉利汽車20%,上汽則是因為不配合調查最高課徵38.1%,再加上歐盟原本,就對進口電動車收10%的稅,這使得陸廠EV進口關稅,可能增加到27.4%到最高48.1%。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席納斯:「整個價值鏈受益於不公平補貼,這對歐盟電動車生產商,帶來造成經濟損害的威脅。」

歐盟在去年10月,就正式展開「反補貼調查」,如今初步認定,從鋰電池礦區的原料端,到電動車製造,再出口到歐洲的運輸過程,整條供應鏈充斥著北京的補貼。

CNN特派Anna Stewart:「在11月歐盟將決定,是否使這些關稅永久化或降低稅率,因此我猜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的確還有談判空間。」

 
儘管尚未實施課稅,但北京當局已經砲火全開,口頭上強烈反對。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歐方裁決披露中的認定,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此舉不僅損害中國,電動汽車産業合法權益,擾亂中歐新能源汽車互利合作。」

大陸還強調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大陸企業的合法權益。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我們敦促歐方認真傾聽,各界的客觀理性聲音,立即糾正錯誤作法,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

CNN特派Hanako Montgomery:「絕對會重創一些中國汽車生產商,電動車被大陸稱為是『新三樣』從金融角度來說,中國經濟依賴三種出口品,來真正發展國家。」

 
許多分析師擔憂,歐盟加徵關稅的這一個舉動,不只可能會引發貿易戰,也很有可能會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分析師Richard Windsor:「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最明顯能採取的措施,就是對歐洲出口到大陸的車,增加25%報復性關稅。」

歐布萊特石橋集團中國與科技政策資深副總裁Paul Triolo:「中國也考慮針對農產品和其他區塊增稅,我認為陷入以牙還牙關稅戰很危險沒有人希望發生。」

從歐洲智庫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歐洲銷售的EV中,大約30萬輛是從大陸進口的產品,銷售額高達110億歐元占比4成,成為大陸電動車的最大出口市場,一旦實施課重稅,同樣會讓在大陸設廠的,歐美電動車企業利潤下降。

中國策緯諮詢分析師喬馬祖爾:「如今加上這些關稅,他們可能被迫削減利潤率,或者將部分增加的關稅轉嫁給消費者,或兩者兼而有之。」

受到歐盟擬定加徵關稅影響,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就拿消費者荷包開刀,馬斯克13日宣布預計將調漲,Model3在歐洲市場的售價。

 

 
#中國#電動車#歐盟#關稅#比亞迪#貿易戰#市場#電動汽車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62

0.0815

0.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