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觀點/馬克洪的豪賭 同陷政治僵局的台灣如何借鑑?

作者 黃清龍
發佈時間:2024/06/13 16:50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3 16:50
第十一屆立法院形成「三黨不過半」的局面。(圖/TVBS)
第十一屆立法院形成「三黨不過半」的局面。(圖/TVBS)
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歐洲議會改選結果揭曉,極右翼勢力崛起成一大焦點,但最大的驚奇是法國總統馬克洪突然宣布解散國會,將提前於6月30日和7月7日分兩輪舉行新的議會選舉,投下歐洲議會選後第一枚震撼彈。馬克洪此一政治豪賭,原因何在?結果又將如何?值得此刻同樣陷入政治僵局的台灣借鑑參考。
 

歐洲議會總共選出720名議員,各國按人口比例分配議員數目,國家越大席次越多,像德國擁有96席、法國81席。這次投票結果顯示,極右翼黨派在許多歐盟會員國都是贏家,像是在法國、義大利與奧地利皆拔得頭籌,荷蘭極右翼黨派也表現出色。而在德國,被政府註記為「疑屬極端團體」的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得票率高達16%,一舉超越總理蕭茲的社民黨,成為僅次於基民黨(CDU)的第二大黨。

不過,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所屬的歐洲人民黨仍然贏得主導地位,有利於范德賴恩尋求連任,意味歐盟領導層暫時不會變天。不料極右勢力崛起還沒有衝擊歐盟決策,已經先影響法國政局。

代表法國極右翼勢力的國民聯盟,這次取得31.5%得票率和30席,較上屆大幅增加10個百分點,成為獲得最多歐洲議會席位的法國政黨,由總統馬克洪領導的復興黨則僅14.6%得票率和13席次,堪稱最大輸家。馬克洪卻在出口民調結果出爐1小時後,隨即宣佈解散國會﹑提早改選,演出一場「乘敗追擊」的反高潮大戲。
 

理論上歐洲議會選舉對法國的國內政治沒有影響,馬克洪本來可以採取不同的反應,將極右翼的勝利解釋為歐洲的失常,並準備在後面更重要的選舉中再調整回來。但馬克洪卻寧可選擇內閣被極右派或其他反對勢力奪走的風險,也要孤注一擲、進行一場政治豪賭,這是為什麼?

首先,馬克洪顯然是決心不再忍受國會僵局對施政的掣肘。他在2017年首次當選總統,2022年成功連任,但國會聯合執政的三黨僅得249席,不到總數577席的一半,導致馬克洪第二任的每一項法案,想要在國民議會獲得通過都是一場鬥爭。任何新的立法以及即將出爐的預算案,都得鬥到天翻地覆,情況就跟台灣目前的國會一樣。

馬克洪表示,民族主義者的崛起對法國是一種危險,他不能夠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法國需要平靜與和諧的明顯多數。」昨天他召開宣布解散國會後首場記者會,強調極右並不符合共和國價值,呼籲溫和派政黨加入他的陣線,在重選時合作對抗極右國民聯盟,一同為法國及共和國服務。

論者認為,馬克洪似乎參考了已故總統密特朗的教訓。1988年,密特朗連任總統成功,然而社會黨(PS)黨團在國會改選距離過半還差14席,羅卡受命擔任總理組成少數政府。其後社會黨在1993年定期國會改選蒙受重挫,也輸掉1995年的總統選舉。

馬克洪顯然期待他自己的復興黨和其他友黨能夠在6月30日和7月7日的兩輪投票選舉中順利扳回一城。這個月14日到7月14日歐洲足球錦標賽在德國舉行,7月26日到8月11日則有更重要的巴黎奧運會,馬克洪似乎有意藉兩場運動賽事,在整個歐洲及法國壟罩在歡騰氣氛下,向選民訴求極右會破壞法國的法治,呼籲向極端陣營說不、為國家團結起來。

但這真的是一場豪賭,當地周一公布的民調顯示,瑪琳.雷朋的國民聯盟支持率達34%,馬克洪領導的復興黨只有19%。最新消息是法國右翼保守派的共和黨(Les Republicains)黨魁西奧蒂(Eric Ciotti)突然表示支持與國民聯盟結盟,是首次有傳統政黨領導人支持與極右派結盟。瑪琳.雷朋讚揚西奧蒂勇敢和負責任,打破右翼拒絕與極右合作的傳統,希望共和黨更多重要人物追隨西奧蒂。但西奧蒂此舉也引發黨內危機。

馬克洪決定冒險,有人形容這是政治自殺行為,也有人覺得此乃苦肉計,就像他說的「國民聯盟不能解決人民的不安,也沒有解決的答案。」但如果國民聯盟一如民調反映奪得國民議會多數議席,根據規定,總統必須任命在野黨推舉的人選擔任總理,總統僅保留部分國防和外交權力,形成不同陣營的總統和總理共同管治的局面,也就是左右共治。
 

專家認為,假如國民聯盟贏得國民議會控制權,最大機會獲推舉擔任總理的是瑪琳.雷朋的「入室弟子」、黨主席巴德拉(Jordan Bardella),28歲的他目前是法國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

馬克洪的豪賭代價是在接下來的任期,可能要委任治國理念截然不同、來自國民聯盟的總理。馬克洪的盤算或許是,讓國民聯盟贏得新的國民議會選舉,並在危機時刻領導國家,從而令其聲望下降,藉此阻止瑪琳.雷朋在2027年成為總統。但要是國民聯盟參與執政後沒有嚴重犯錯,那麼到了2027年時,瑪琳.雷朋將可以再一次乘勢競選總統,當選的機率會比上次大大提高。

簡單來說,馬克洪要想終結「少數政府」的局面,解散國會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法國憲法沒有規定馬克洪必須解散國會,但解散國會卻是落實多數統治原則的唯一途徑。箇中憲政意義值得台灣借鏡。

今年1月台灣大選,選出雙少數的政府,立法院朝小野大的局面,使得過去幾個月的政局吵嚷不休。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對立法院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提出覆議,並表示即使覆議案遭到否決,也不存在閣揆辭職的選項,引起爭議:究竟行政院覆議不通過,是否就有倒閣問題,乃至解散國會,重新改選?

根據憲法第57條,覆議不通過時,行政院長應接受該決議或「辭職」,從而可能導致內閣解體;但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已凍結了憲法第57條之適用,而依增修條文第3條第2項第2款之規定,其中僅載明:「覆議時,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並無所謂行政院長辭職問題。
 

換言之,行政院就「國會擴權」法案提出覆議,依目前憲法,覆議若不成功,行政院長沒有辭職問題。唯一的途徑是,立法院可選擇提出內閣不信任案,總統也能因為不信任案反制解散國會,進行改選。

誠如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指出,民主憲政時代,不用把不信任案與解散國會看得太嚴重,世界各國中,日本常常做、法國剛解散,只是台灣和法國不同的是,總統沒有主動解散國會權。

就此,筆者認同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胡祖慶的意見,他主張借鑑這次法國的經驗,針對行政院的覆議案,藍白應該主動倒閣,把球丟回給賴清德總統,看他是選擇換個新閣揆,或是有膽量重新改選國會,讓選民決定公道。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黃清龍專欄

拚戰國會

#馬克洪#歐洲議會#極右派#歐盟#法國政治#法國國會#解散國會#賴清德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黃清龍

獨立媒體人,現任信民兩岸協會理事長﹑POP撞新聞主持人。曾在聯合報﹑首都早報﹑自立晚報﹑自立早報﹑中時晚報﹑中國時報及旺報等不同媒體任職,從助理記者到總編輯﹑社長﹑發行人。對台灣藍綠有深切體會,對兩岸問題有第一手接觸,對美中關係長期關注,希望以博腦佛心(Profession)為台灣公共輿論盡一分力。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776

0.1105

0.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