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馬克宏逆風?與美立場分歧 法:挺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以色列總理」

編輯 丘力龍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1 14:10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1 14:10
法國與美國在ICC對以國總理逮捕令上立場分歧。(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法國與美國在ICC對以國總理逮捕令上立場分歧。(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間的衝突,至今逾7個月,國際刑事法院(ICC)檢察官辦公室20日依涉嫌違反戰爭罪(war crime)和反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申請逮捕以國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哈瑪斯三名領袖。美國和許多歐洲國家均批評逮捕令不可接受,法國卻逆風表態支持決定。
 
路透社報導,ICC檢察官卡里姆(Karim Khan)20日向ICC申請逮捕納坦雅胡、加蘭特、哈瑪斯領導人馬斯里(Mohammed Al-Masri)、哈瑪斯軍事部門總司令戴夫(Deif)、哈瑪斯政治局長哈尼亞(Ismail Haniyeh),稱有合理的理由相信5人涉嫌戰爭罪和反人類罪。

 
 
據了解,ICC指控以色列犯下的反人類罪,是指「對巴勒斯坦平民進行的廣泛和有系統的攻擊」,還有「系統地剝奪平民的生存不可或缺物品,包括食物、水、藥物和能源。」哈瑪斯領導人則被控滅絕和謀殺、劫持人質、酷刑、強暴和其他性暴力行為。



對此,納坦雅胡表示:「我厭惡地拒絕ICC檢察官將民主以色列和哈瑪斯大屠殺兇手進行比較。」稱申請逮捕「完全扭曲現實」。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稱此決定「荒唐離譜」,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指出,這可能危及人質協議和停火談判。
 
哈瑪斯高級官員祖赫里(Sami Abu Zuhri)則稱,ICC的行動形同「將受害者視為劊子手」,要求取消對領導人的逮捕令。
 
法新社報導,然而法國卻與西方盟友不同調,外交部20日在聲明中表示:「支持國際刑事法院及其獨立性,及在所有情況下打擊有罪現象。」聲明中指,法國一直在警告須嚴格遵守國際人道法,「特別是加薩的平民傷亡程度令人無法接受,且缺乏人道救援進入」。
 
ICC 2023年3月曾因犯有戰爭罪對俄羅斯總統普欽(Vladimir Putin)發出逮捕令,這次的舉動是首次尋求干預中東衝突。卡里姆表示:「以色列和所有國家一樣,有權採取行動保護人民。然而,這項權利並不能免除以色列或任何國家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的義務。」
 
ICC是首個也是唯一有管轄權起訴犯有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常設國際法院,124個成員國有義務立即逮捕位於成員國境內的通緝犯。然而以色列、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都不是ICC成員。
 
ICC成立超過21年以來,從未起​​訴過西方官員,事實上在1946年結束的紐倫堡審判以來,還沒有任何國際法庭這麼做過。
 
哈瑪斯去年10月對以色列的攻擊造成約1,200 人死亡,250多人被扣為人質。以色列的還擊則造成至少3.5萬巴勒斯坦人喪生,加薩也普遍存在飢餓現象,燃料和醫療用品嚴重短缺。
 

 

【專訪/名人瘦身】

👉視覺-3kg障眼法!藍心湄:掌握挑衣法則

👉12位女星減重菜單 小嫻吃澱粉沒復胖

👉當媽照樣瘦!陳艾琳:運動飲控少不了


中東戰情升溫

#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以總理#ICC逮捕令#法逮捕以總理#以總理戰爭罪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85

0.0973

0.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