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決定,要把福島核污染處理水排放到太平洋內,引起國內外一片撻伐。雖然岸田文雄強調核污處理水都經過先進技術的過濾和稀釋,卻無法消彌民眾的擔憂,尤其核廢處理水中含有無法去除的「超鈾放射性物質」,將對人體和海洋造成難以預料的危害。
無論是日本國內或是鄰近國家,都出現了反對聲浪,可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強調,核污染水都經過先進的多核種除去設備淨化過,並且轉移到儲水罐內保存,再藉由海水稀釋至少一百倍的程序,將氚濃度降低到每公升一千五百貝克的數值內,甚至比日本國內監管標準上限嚴格了40倍,也只有世衛組織提出每公升一萬貝克國際標準的七分之一,即便是在這麼嚴格的管控下,日本政府同樣會審慎執行排放工作,同時負起全部責任。
福島居民批評政府的倉促決定根本不合理,讓他們努力十年才逐漸恢復的成果付之一炬,如果核污染處理水真的這麼安全,為何不繼續存放在儲水罐裡,反而要排放到海洋中?英國普茨茅斯大學環境科學教授史密斯則反問,放在儲水罐裡是不是就保證一定安全?萬一日本又遭遇到強震或是強颱,難道這些儲水罐就沒有風險嗎?史密斯更說他能體會日本民眾的擔心,但是在既有的科學驗證下,是不是該對這些數據也保有一定程度的信心呢?
史密斯進一步指出,太平洋受到塑膠製品污染、珊瑚礁大量死亡及過度捕撈的危害,遠比日本排放核污染處理水還要來得嚴重,鄰近日本的其他國家,其實更應該關注這些問題,而不是把焦點轉移到核污染處理水排放入海的問題上。
然而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則發表專文,呼籲國際社會與日本政府,必須重視擁有清潔、健康與可持續環境是一項普遍的人權。綠色和平更分析,福島的核汙染水中,除了氚之外,還含有多種無法以現今技術去除的超鈾放射性物質,包括鈽、鍶90、碘129、銫137和碳14,這些放射性元素一旦把人體當成最後的宿主,它們要進入半衰期的時間,最長可達到數千年之久,對人體的骨骼、肌肉、牙齒和甲狀腺,將會帶來難以預料的損害。
至於香港和澳門,則是宣布要禁止日本十個地區的水產品輸入。韓國也指出,自今年七月以來,從日本進口的魚類及貝類總量,已經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6%,連續三個月呈現下滑趨勢,環比下降超過20%,而且七月份的進口金額也創下自2018年以來,首度跌破一千萬美元的關卡,衝擊到兩國的漁獲及農產品貿易,擴及層面更包括水產品的捕撈和養殖業、農耕畜牧業、餐飲業等多個業別。學者認為,周邊國家民眾的恐慌心理,一時之間難以恢復,相關產業短時間內勢必會受到衝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