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的狙擊手在戰場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憑藉著精銳槍械和自身技能,能夠給予敵人致命一擊。而擁有「滅音大砲」之稱的重型狙擊槍更加強了他們的威力,足以在戰況中扭轉局勢,重視程度在近年大幅提升的關鍵基礎設施防護。
除了特戰部隊,憲兵、國安局特勤中心、乃至於警力,為了保護重要人員和衛戍首都,長期以來都配置了狙擊小組。不過放眼國內,狙擊槍枝的來源大多數是外購。對於外購和國造的不同優勢,軍事作家于倉和指出,外購武器通常可以快速取得,並且是成熟的產品,經過實戰考驗,因此相對可靠。此外,外購也可能具有較低的成本,特別是對於一些國際上已經廣泛使用的產品。然而,如果講究國防自主和提升國內工業水準,國造是更好的選擇。自行研發武器能讓國家掌握關鍵技術,從而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並且能促進國內的科技進步。然而,這也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和更多的物力投入,研發成果可能不如預期。
在國防自主的政策指導下,國造狙擊槍也是重要項目之一。雖然過去台灣成功自製了T93狙擊步槍,但在新產品的研發,目前出現一些尷尬狀況。T108 半自動狙擊槍(含半自動及手栓式)連同狙擊鏡的初期作戰測評,在2023年三月才通過,這導致交貨日期已經從2022年12月,往後延至2023年的11月。同時,12.7公厘口徑的重型狙擊槍也被審計部揭露,在今年4月21日的查核中,仍然無法達到作戰標準。
這些傳言早有流傳,例如,射擊60發就出現4次卡彈,這樣的情況在實戰中是極為危險的,可能會威脅到士兵的生命安全。同時,為了符合國內彈藥製造能力,彈藥口徑也未能針對部隊特殊作戰需求量身打造,這可能會影響狙擊槍的精準度和破壞力。
趙武靈補充,武器的彈藥口徑和規格的改變可能會影響其在不同距離下的效果和性能。為了因應這樣的改變,研發人員可能需要完全換一個方式進行研發,而不能依賴過去已經成功的平台,但這可能涉及到較大的技術和經費投入。另外在進行自主研發時,也需要考慮技術移轉和購買專利等方式,但「逆向工程」的作法,非常可能影響往後外購時,國外開發商的信任。
研發和製造新武器的主要動機,是為了在作戰中獲得更優越的戰鬥能力和戰鬥效果。狙擊槍通過區分輕重口徑,可以滿足不同的戰鬥需求。輕型狙擊槍主要用於對付敵方作戰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等重要目標。而重型狙擊槍則具有更大的威力,可以用來對抗輕型車輛或船艇等目標。
在過去的漢光演習中,國軍狙擊手多次展現高超的槍法,但真正的威力在於攻其不備。前陸軍步訓部指揮官郭力升指出,在遭遇距離為1500公尺到2000公尺的敵人目標時,使用狙擊槍進行射擊,子彈飛行的時間大約是1.5到2秒鐘,但敵人需要等待6秒鐘才能聽到彈出膛外的聲音。這4秒鐘的差異,為我們的狙擊手提供了寶貴的時間來變換陣地或脫離戰鬥,同時也給敵方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和混亂。狙擊槍的威力和精準度,使其成為戰場上的戰力倍增器。一顆子彈的精確射擊,可以改變整場戰役的走向,甚至決定整個戰爭的勝負。狙擊手的存在和行動,能夠給敵方帶來極大的威懾效果,並在戰場上創造出戰鬥優勢。
國造武器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提供給第一線的作戰人員便於補給、有效退敵的工具,而不能因為將就而使用,這樣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