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G7峰會在日本廣島盛大舉行,北京不滿峰會通過的聯合聲明,峰會結束後做出兩個外交動作,一個是由駐英大使館發文向英國抗議,一個是由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召見日本駐北京大使垂秀夫提出「嚴正交涉」。
 
G7原是由美、英、加、法、意、德、日七國組成,北京不滿按說應當七國通通抗議才對,為何只針對英國和日本,而沒有擴及德國與法國?
從北京的角度,最可能的原因在於德、法是中國可爭取的對象,兩國也向來較具「戰略自主」意識,不像英日緊貼美國立場。此外,英國首相蘇納克在峰會後對媒體表示:「中國對全球安全與繁榮構成我們時代最大的挑戰。他們在國內越來越獨裁,在國外越來越咄咄逼人。」這番話被認為比峰會聲明走得更遠,讓北京不得不有所表態。
至於峰會東道主的日本,這次成功串連七國集團基於「經濟安全、國家安全和能源安全」,針對供應鏈、半導體從源頭遏制中國的經濟脅迫作為,要與中國進行「戰略性脫鉤」,北京當然要大聲抗議才行。
 
不過日本顯然有備而來,其駐中大使垂秀夫隨即透過大使館官網,發表三點立場強硬的反駁和說明,強調G7峰會聲明所提出有關中國的各種課題,包括東海與南海、台灣、人權、經濟脅迫等,都是有理由的;中國如果不改變行為,G7就一定會提出共同關切,將來也一樣;如果中方要求不提及這些關切,首先就應該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日本不僅外交姿態擺得高,落實峰會決議更是劍及履及。峰會剛結束不久,日本經濟產業省23日宣布,針對23種半導體製造技術的出口限制措施將在7月23日正式生效。
日本這一措施,表明將跟進美國和荷蘭結盟實施全面的出口管制,讓中國半導體業者和官員擔心,日本對關鍵晶片製造設備出口的限制範圍擴大,甚至可能影響低階矽晶圓的生產。這些矽晶圓用於從汽車到洗衣機的各種產品,影響層面比美國的禁令還大。
去年10月,美國限制能夠生產小於16奈米水平晶片的設備的出口,出口限令分為三部分,即邏輯IC 14/16奈米以下製程、記憶體製程DRAM 18奈米以下、NAND快閃記憶體128層以上。此外,任何美國人(含美國公民、持綠卡的永久居民或依美國法律成立的法人實體)未經許可,不得協助中國「開發」或「生產」高階晶片,否則將失去美國公民身分。
荷蘭新出口管制則涉及最先進的浸入式「深紫外光微影」(DUV)設備,半導體設備龍頭ASML預估新管制包括最先進沉積和浸潤式微影(immersion lithography)設備,不過荷蘭政府尚未界定「最先進」設備的範圍,要等到7月中旬才會公布細則。
《金融時報》指出,美國、荷蘭宣布限制後,中國業者本來還有把握,認為不會影響中國自身製造能力。但日本出口限令一出,中國業者開始緊張,因為比起美國去年宣布的規定,日本設備更多是用於成熟製程,因此日本的出口管制更令中國不安。
 目前日本列入出口管制的23個設備品類, 從產品應用面看,主要涉及極紫外光(EUV)相關產品的製造設備、3D堆疊記憶體的蝕刻設備,以及製造10-14nm以下先進晶片所需設備。
由於智慧家電、汽車及電信設備都採用28奈米以上製程,而日本目前規範如尼康(Nikon)浸潤式曝光機等設備,都包含最基本45奈米晶片,意味著中國最多可能只能達40奈米等級,若要發展28奈米的成熟製程將大有難度。
日本新限令沒有明確將中國指定為管制對象,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強調,出口管制適用於所有地區,非針對特定國家,這項政策是為了阻止先進技術被用於軍事目的。但日本規定除了42個友好國家和地區外,其餘都需個別許可,所以對中國出口實際上仍是受限的。
業界人士預估,隨著封殺網成形,中國要獲取40奈米以下的設備可能變得困難,即使日本沒完全限制,但申請許可將是逐件審核,可能會影響更成熟晶片技術的供應鏈,嚴重衝擊擴產計畫。
對中國雪上加霜的是,據彭博資訊報導,美歐高層官員將於30、31日在瑞典開會,會議的聲明草案指出,歐盟和美國將尋求協調對外投資的審查辦法,「防止我們公司的資本、專業和知識被以威脅我們國安的方式,用於支持戰略對手的技術進步」。
 
聲明草案中提到,歐盟、美國與志同道合的國家計畫針對成熟晶片等領域的「非市場政策和行為」(這是常被用來描述中國大陸的措辭),「探索合作措施,因應那些政策及其扭曲的影響」。
美國和歐盟的高層官員希望透過這場會議,加強合作因應中國崛起,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挑戰。歐盟執委會計畫6月提出歐盟經濟安全戰略,歐盟一直在努力強化對中戰略,歐盟執委員主席范德賴恩最近提出了降低大陸風險、但不脫鉤的願景,代表歐洲正在微調對陸方針,更靠近華府的鷹派立場。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曾多次強調,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當美國、荷蘭開始限制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出口,中國還認為只要加大成熟製程的全球市占率,就可以維持晶片產業的基礎,「以時間換取空間」達到自主研發先進製程目標。沒想到G7峰會後,西方空前團結,日本更是一馬當先,這回中國真的被「卡脖子」了。
G7峰會在日本廣島盛大舉行,北京不滿峰會通過的聯合聲明,峰會結束後做出兩個外交動作,一個是由駐英大使館發文向英國抗議,一個是由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召見日本駐北京大使垂秀夫提出「嚴正交涉」。
G7原是由美、英、加、法、意、德、日七國組成,北京不滿按說應當七國通通抗議才對,為何只針對英國和日本,而沒有擴及德國與法國?
從北京的角度,最可能的原因在於德、法是中國可爭取的對象,兩國也向來較具「戰略自主」意識,不像英日緊貼美國立場。此外,英國首相蘇納克在峰會後對媒體表示:「中國對全球安全與繁榮構成我們時代最大的挑戰。他們在國內越來越獨裁,在國外越來越咄咄逼人。」這番話被認為比峰會聲明走得更遠,讓北京不得不有所表態。
至於峰會東道主的日本,這次成功串連七國集團基於「經濟安全、國家安全和能源安全」,針對供應鏈、半導體從源頭遏制中國的經濟脅迫作為,要與中國進行「戰略性脫鉤」,北京當然要大聲抗議才行。
不過日本顯然有備而來,其駐中大使垂秀夫隨即透過大使館官網,發表三點立場強硬的反駁和說明,強調G7峰會聲明所提出有關中國的各種課題,包括東海與南海、台灣、人權、經濟脅迫等,都是有理由的;中國如果不改變行為,G7就一定會提出共同關切,將來也一樣;如果中方要求不提及這些關切,首先就應該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日本不僅外交姿態擺得高,落實峰會決議更是劍及履及。峰會剛結束不久,日本經濟產業省23日宣布,針對23種半導體製造技術的出口限制措施將在7月23日正式生效。
日本這一措施,表明將跟進美國和荷蘭結盟實施全面的出口管制,讓中國半導體業者和官員擔心,日本對關鍵晶片製造設備出口的限制範圍擴大,甚至可能影響低階矽晶圓的生產。這些矽晶圓用於從汽車到洗衣機的各種產品,影響層面比美國的禁令還大。
去年10月,美國限制能夠生產小於16奈米水平晶片的設備的出口,出口限令分為三部分,即邏輯IC 14/16奈米以下製程、記憶體製程DRAM 18奈米以下、NAND快閃記憶體128層以上。此外,任何美國人(含美國公民、持綠卡的永久居民或依美國法律成立的法人實體)未經許可,不得協助中國「開發」或「生產」高階晶片,否則將失去美國公民身分。
荷蘭新出口管制則涉及最先進的浸入式「深紫外光微影」(DUV)設備,半導體設備龍頭ASML預估新管制包括最先進沉積和浸潤式微影(immersion lithography)設備,不過荷蘭政府尚未界定「最先進」設備的範圍,要等到7月中旬才會公布細則。
《金融時報》指出,美國、荷蘭宣布限制後,中國業者本來還有把握,認為不會影響中國自身製造能力。但日本出口限令一出,中國業者開始緊張,因為比起美國去年宣布的規定,日本設備更多是用於成熟製程,因此日本的出口管制更令中國不安。
由於智慧家電、汽車及電信設備都採用28奈米以上製程,而日本目前規範如尼康(Nikon)浸潤式曝光機等設備,都包含最基本45奈米晶片,意味著中國最多可能只能達40奈米等級,若要發展28奈米的成熟製程將大有難度。
日本新限令沒有明確將中國指定為管制對象,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強調,出口管制適用於所有地區,非針對特定國家,這項政策是為了阻止先進技術被用於軍事目的。但日本規定除了42個友好國家和地區外,其餘都需個別許可,所以對中國出口實際上仍是受限的。
業界人士預估,隨著封殺網成形,中國要獲取40奈米以下的設備可能變得困難,即使日本沒完全限制,但申請許可將是逐件審核,可能會影響更成熟晶片技術的供應鏈,嚴重衝擊擴產計畫。
對中國雪上加霜的是,據彭博資訊報導,美歐高層官員將於30、31日在瑞典開會,會議的聲明草案指出,歐盟和美國將尋求協調對外投資的審查辦法,「防止我們公司的資本、專業和知識被以威脅我們國安的方式,用於支持戰略對手的技術進步」。
聲明草案中提到,歐盟、美國與志同道合的國家計畫針對成熟晶片等領域的「非市場政策和行為」(這是常被用來描述中國大陸的措辭),「探索合作措施,因應那些政策及其扭曲的影響」。
美國和歐盟的高層官員希望透過這場會議,加強合作因應中國崛起,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挑戰。歐盟執委會計畫6月提出歐盟經濟安全戰略,歐盟一直在努力強化對中戰略,歐盟執委員主席范德賴恩最近提出了降低大陸風險、但不脫鉤的願景,代表歐洲正在微調對陸方針,更靠近華府的鷹派立場。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曾多次強調,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當美國、荷蘭開始限制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出口,中國還認為只要加大成熟製程的全球市占率,就可以維持晶片產業的基礎,「以時間換取空間」達到自主研發先進製程目標。沒想到G7峰會後,西方空前團結,日本更是一馬當先,這回中國真的被「卡脖子」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