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旅行復甦,新加坡樟宜機場也重返區域航空樞紐地位,各航廈人流穿梭不停。與疫情前不同的是,自動通道變成主要通關方式,新加坡還規劃未來旅客不用出示護照就能出境,利用生物特徵即可通關。
樟宜機場向來是全球最繁忙機場之一,入境大廳滿滿的通關排隊人潮對來過新加坡的旅客而言,應該都不陌生,記者2013年首次到獅城旅遊就見識了這番景象。
沒想到,2020年初,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這場世紀瘟疫重創全球,各國紛紛關閉邊境防疫,航空業首當其衝,原有4個航廈的樟宜機場也在疫情期間關閉其中2個航廈,因應旅客量驟減。
如今,全球走出疫情陰霾,國際旅行強力復甦,樟宜機場從去年起陸續重啟先前關閉的第2、第4航廈。
疫後重生的樟宜機場以不同面貌迎接絡繹不絕的旅客,各航廈都設有大量自動通關機器供旅客出入境使用。自動通關現已成為新加坡關卡的既定通關模式;旅客若在自動通關遇到問題,才會被引導至人工通道。
事實上,新加坡進一步大力推動通關轉型可回溯至2019年,移民與關卡局(ICA)提出的「新通關概念」(New Clearance Concept),要利用生物特徵、簡化流程,達到通關更快速且安全的目標。
為此,移民與關卡局去年5月啟動「自動通關計畫」(Automated Clearance Initiative),符合資格的外國旅客即便是首次入境新加坡,也能使用自動通關,旅客雖然需要提供生物特徵資料,但這在通關時即可自動完成,不需另外申請;後續出境及未來進出新加坡時,同樣可走自動通關通道。
此外,新加坡持續擴大「自動通關計畫」適用對象,目前擴及至51個國家及地區,台灣旅客也在其中。據當局統計,已經有超過400萬名外國旅客成為「自動通關計畫」使用者。
隨著樟宜機場旅客量回流,可望於2024年或甚至更早達到「全面復甦」,原定明年重啟的第2航廈北側將提前至今年10月底前投入運作,屆時,機場每年可容納的旅客量將達到9000萬人次之多。疫情前,2019年樟宜機場旅客量為6830萬人次。
同時,新加坡力拚自動通關升級的腳步也不曾停歇,而且是不斷推陳出新,勇於走在全球前端。就在上週,移民與關卡局宣布,自明年第一季開始,將逐步以「自動邊境控制系統」(Automated Border Control System)取代所有關卡的人工櫃台。
在這套系統下,約有800個新的自動通關通道,讓新加坡居民及出境旅客體驗「無接觸式」通關,換言之,未來旅客不需出示護照,利用虹膜及臉部特徵就能自行通關。
這樣一來,不僅旅客通關更順暢快速,另一方面又能幫助當局因應與日俱增的旅客量及有限的人力資源,創造雙贏局面。
只不過,自動化固然帶來許多好處,但也絕非萬無一失。新加坡今年3月底發生的自動通關系統癱瘓事件,讓當地不少人記憶猶新。
3月31日,新加坡關卡的自動通關系統因升級過程出現技術故障,導致系統癱瘓數小時,導致許多旅客無法使用自動通關出入境,只能走人工通道,有些旅客甚至因為出境時間拉長而錯過班機。
這起事件正說明了推動自動化升級之餘,一旦自動化系統出問題,如何快速修復或出動人力因應,成為追求效率與方便考量下不得不正視的課題。(中央社)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