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德國產業模式受衝擊 力促「綠色循環經濟」求解方

作者 台灣銀行家 責任編輯 闕若安 報導
發佈時間:2023/03/24 11:12
最後更新時間:2023/03/24 11:12
德國聯邦政府與產業界追求淨零排放與循環經濟。(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德國聯邦政府與產業界追求淨零排放與循環經濟。(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撰文:黃哲翰(曾就讀政大新聞系與哲學系、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院博士畢業,現定居奧地利)

【台灣銀行家】德國聯邦政府與產業界追求淨零排放與循環經濟,既出於公眾對氣候問題的急迫感,也來自企業競爭求生轉型的驅動力,既能實現永續經營的綠色理念、又能追求地緣衝突下的國家自主,正是環境保護與經濟利益和解的時刻。
 

一場輸不起的能源轉型戰

2023年開春,德國一掃過去3年疫情不景氣與烏俄戰爭帶來能源危機的陰霾,聯邦經濟暨氣候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在1月底宣布「德國已渡過了能源危機最黑暗的時刻」──能源價格的漲幅已透過去年投入2,000億歐元所成立之「經濟穩定基金」(Wirtschaftsstabilitätfond, WSF)初步獲得控制,而嚴重的通膨現象也已開始收斂,預估2023年的通膨率將從去年的7.9%降回到6%。

相較2022年於能源危機發生時的悲觀,如今德國經濟官員與智庫的態度亦轉為審慎樂觀,看好今年景氣,將經濟成長率的預估由原先的-0.4%調整轉正為0.2%,並預期消費買氣回溫。
 

聯邦經濟暨氣候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能源危機」促德加速「能源轉型」

對此,哈貝克近期更是頻頻信心喊話,並將2023年定調為「產業之年」──德國經濟部將積極採取所謂「供給面政策的轉型」(die Transformative Angebotspolitik),大舉提供誘因,促進企業的綠色轉型。例如:以15年為期,補助企業使用氫電以渡過碳中和轉型的瓶頸期、簡化綠能投資的核准程序,並鼓勵「循環經濟」(Kreislaufwirtschaft)相關的科技創新等。

德國政府之所以抓緊景氣回暖的時間窗口,大動作進行政策宣示、力推產業淨零排放的綠色轉型,除了氣候變遷問題急迫、德國聯邦政府欲推動實現2045年碳中和的目標之外,其實也是因應國際政治一連串嚴峻挑戰的不得不然。

最直接的挑戰來自於,過去3年以來,動盪的國際局勢暴露了德國經濟的結構性缺陷:德國作為高度出口導向的經濟體,比任何一個工業國家都更加仰賴全球化的供應鏈,特別是中國的原物料與中游產品以及俄羅斯的廉價能源──所謂「德國模式」競爭力即建立在這兩項重要支柱上。然而,先前中國清零防疫造成供應斷鏈,以及西方2022年起對俄羅斯能源的禁運制裁,都對「德國模式」造成停產與成本飆升等嚴重衝擊,甚至可能陷入產業外移的危機。

此困局促使德國加快大轉型的腳步,一方面著手降低對中俄兩個獨裁國家之關鍵原物料(例如鎂和稀土)或能源的「不對稱依賴」,將供應鏈多元化,另一方面則更期待以綠色轉型增加能源自主的籌碼,並升級產業競爭力。

另一挑戰則來自一個意料外的競爭者:盟友美國。美國國會於去年8月通過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其中包含要以3,700億美元投入能源自主與氣候保護,補助企業發展綠能科技,並提供相關減稅等優惠,前提是受惠的企業必須在美國設廠生產或使用美國本土產品。德國及其他歐盟國家因而相當擔心,該政策將對歐洲的關鍵科技產業造成磁吸效應。因應來自大西洋彼岸的競爭,歐盟也不得不加快跟進補助的腳步。

 
眼下歐盟已準備要大舉鬆綁成員國補助電池、太陽能、風電、熱泵、氫電等領域的限制、擴大減稅優惠的空間、加速相關設施的建造批准程序,並且日後在面對歐盟以外的競爭國(主要即美國與中國)提供相關優惠條件時,允許歐盟成員國滾動式調整跟進。預估歐盟各國也將端出總額至少不低於中國的補助(約2,800億美元)。

不過,歐盟畢竟還要花上相當的時間來整合各成員國意見,並與美國協商避免彼此擦撞,因而補助計畫的具體方向預計得等到今年夏季以後才能明朗。但作為歐洲經濟領頭羊,德國則已加緊腳步率先起跑:經濟部長哈貝克宣告,今年上半年,德國針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優惠補助就要上路,淨零排放、能源自主等相關領域不但已成為國際角力的新戰場,更是德國經濟跳脫過去以高耗能、高耗材(德國企業生產耗材量高於歐盟國家平均的10%)、不對稱依賴為特徵之生產模式窠臼的希望所在。

德國汽車製造業風向已變

對於這一點,向來彼此關係微妙的德國大企業與綠黨執政的經濟部之間,難得地存在高度共識。淨零排放不再僅是「氣候大罷課」(Fridays for Future)的運動訴求,或來自公眾的外部壓力,早已成為企業自身維持競爭力的預設條件:在石化能源、原物料、運輸等生產成本高漲已無回頭路的時代下,「企業營利」與「氣候目標」這兩個過去彼此衝突的要素,如今則在「循環經濟」這個概念上找到了共同答案。

這樣的轉變在汽車製造業尤其令人矚目。德國在檯面上雖然長期以環保模範生的形象聞名,但事實上,至今的減碳成績與交通空污卻落在歐盟後段班,這有相當一部份可以歸咎於氣候目標與作為德國經濟命脈之汽車製造業的利益彼此衝突,因而氣候政策的貫徹經常不敵後者的遊說。然而最近幾年,德國汽車製造業的風向已大變,電動車、循環經濟相關概念成為主流,而這在2021年度德國國際車展(IAA)更是顯露無遺。

 
BWM、Mercedes-Benz、VW等汽車巨頭除了大舉投資電動車製造之外,也深刻理解到,其企業競爭的重點還在於原物料的取得與使用朝向循環經濟模式的轉型,確保鋰、鈷、稀土、鋁、鋼等物料的取得穩定且符合氣候標準,建立回收再利用的系統,並研發使用再生材料(目前使用再生材料的部分仍多限於非核心的部分,例如車廂內裝的門把、座位等)。此外,組裝的程序也有相應的創新,例如捨棄車漆、黏膠、複合材料,便於汽車報銷後進行拆解再利用。

綠能科技帶動化工材料需求暢旺

德國另一個令人矚目、朝向循環經濟轉型的領域,則是傳統上高耗能、高耗材、高碳排的化工產業,這又以作為世界最大化工企業的BASF集團為典型範例。BASF是近年受地緣衝突、原料斷供與能源禁運衝擊最深的企業之一,甚至去年因極端氣候導致的萊茵河水位暴降、癱瘓船運的狀況,也連帶重創BASF萊茵河畔基地園區的營運。但另一方面,綠能科技的浪潮又帶動相關化工材料的需求暢旺,例如鋰電池正極材料(Cathode Materials)在接下來數年內都將供不應求。這一推一拉的驅力,都使得同時追求氣候目標與能源物料自主的循環經濟,成為BASF理所當然的答案。

BASF創新轉型的具體方向大致有三:(1)擺脫對石化能源的依賴,轉向氫電與風力,預計在2030年讓生產過程完全使用再生能源,除了投資建造再生能源與輸電基礎設施之外,其工業設施也需因應改造。為了此一能源轉型,BASF預計在2025年以前投入約1,000億歐元,並積極尋求企業合作夥伴。(2)投資研發原物料的再生科技,預計在2025年要從石化廢料中回收25萬噸的可用原料,此外,亦計畫將鋰電池正極材料的製程轉型為循環經濟的模式。(3)發展碳循環的技術,並研發以二氧化碳為替代原料的生產製程,將碳排放回收再利用。據此要以2018年的碳排放為基礎,預計2030年降至75%,並在2050年達到完全淨零排放。

零售業加速碳中和轉型

德國大企業吹起這股循環經濟的風潮。(示意圖/TVBS資料畫面)

德國大企業吹起的這股循環經濟的風潮,在汽車、化工等關鍵製造業之外,也吹到了零售業。德國是歐洲廉價連鎖超商的領頭羊,超商的削價競爭,讓德國消費者享受到遠低於其他工業先進國家的物價,但也因能源消耗、過度包裝、食物浪費等問題,在氣候目標上屢屢繳出紅字的成績單。近年德國各大超商集團開始加速碳中和轉型,其中又以旗下擁有Lidl超商與Kaufland大賣場的史瓦茲集團(die Schwarz-Gruppe)表現相對突出。

Lidl已於2022年3月達成淨零排放,其實現轉型的措施包括:使用再生能源、在連鎖店的屋頂設置太陽能板、新建綠色建築作為店面以自然調節店內溫度、減少一次性包裝、為「醜食」蔬果提供優惠活動等。此外,史瓦茲集團亦積極投資循環經濟的技術,實現了押金制瓶罐100%回收再利用,並研發草本纖維替代紙包裝等。然而碳排占比最高、減碳難度最大的部份,當屬超商商品供應鏈,對此,Lidl亦開始要求所有供應商在2026年提出積極的氣候目標。

人才荒的憂慮

綜觀德國聯邦政府與產業界追求淨零排放與循環經濟的熱潮,既出於公眾對氣候問題的急迫感,也來自企業競爭求生轉型的驅動力,既能實現永續經營的綠色理念、又能追求地緣衝突下的國家自主,此刻似乎正是環境保護與經濟利益這兩個矛盾因素彼此和解的時刻,至少德國聯邦政府是如此相信。

然而,德國在朝向此一轉型目標的路上,除了政府宣示政策、企業設定願景之外,顯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克服。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行政程序冗長與公務人力不足的問題,以及相關法規過於繁瑣,或是與氣候目標衝突,例如能源相關稅法如今仍然有利於碳排嚴重的石化燃料。此外,德國目前亦面臨嚴重的專業人才荒,這對需要大量創新人才的綠色轉型而言顯然並非好事。

在這一切問題之外,德國面對的結構性大問題也仍未改變:其處於能源價格高漲、缺乏關鍵原物料來源的地緣位置,有專家即懷疑,儘管聯邦政府寄望於投入大量補助,但這終非解決結構性問題的長遠之計。

德國面臨這個挑戰最為嚴峻、同時也是機會最為有利的時代,是否能成功跳脫過去經濟模式的窠臼,值得繼續觀察。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台灣銀行家月刊

財經要聞

#德國#循環經濟#綠能科技#汽車#再生材料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台灣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40

0.0733

0.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