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景氣隨物價飆漲、利率攀升而降溫,官方數據顯示過去3個月就業人口強勁成長,但家庭調查與其他就業指標卻走弱,勞動市場體質在經濟前景不明之際引發關注。
美國勞工部8日公布,6月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37.2萬人,優於市場預期的25萬人;失業率連續第4個月保持在3.6%,接近2020年2月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危機爆發前所創半世紀低點3.5%,勞動市場緊繃態勢基本不變。
這份報告取自每月雇主及家庭調查,用來計算就業人口變化、失業率及其他重要數據。雇主調查顯示,過去3個月,非農業就業人口平均月增37.5萬人;家庭調查卻顯示,同期經濟月均流失11.6萬名就業人口。
華爾街日報今天報導,兩項調查呈現截然不同的就業景況,美國勞動市場體質引發愈來愈多人關切。
報導指出,兩項調查結果分歧部分原因是就業定義不同。舉例而言,家庭調查算進保母、管家等私人家庭勞動者和所謂的自雇人士,雇主調查將他們排除在外;擁有兩份工作的人在雇主調查中重複計算,在家庭調查中只算一份工作。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雇主調查更可靠,部分原因是家庭調查樣本數較少、誤差範圍更大。兩項數據長期趨同,但部分經濟學家密切觀察惡化中的家庭調查數據,探尋勞動市場面臨轉折的早期跡象。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首席經濟學家哈齊亞斯(Jan Hatzius)在11日發表的研究報告寫道,若逐月觀察,家庭調查雜訊遠多於雇主調查。但家庭調查更能即時捕捉淨新增創業變化,在景氣轉折點表現往往優於雇主調查,這意味近幾個月仍旺盛的非農業就業數據或許高估實際就業成長。
報導寫道,幾個月來家庭調查數據欠佳,若與非農業就業人口旺盛成長並列呈現,外界可能不需要太擔心。但近期其他數據紛紛顯示經濟成長趨緩、勞動市場開始出現裂痕。
美國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折合年率萎縮1.6%,第2季可能再度負成長。如果成真,經濟將符合技術性衰退定義。
當前職缺數量仍多,但已低於前幾個月締造的歷史高點。初次申請失業給付數量3月創逾半世紀來最低點,自此趨勢向上,截至7月9日當週增至24.4萬件,創去年11月以來新高。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調查顯示5、6月就業萎縮,服務業就業則是5個月來3度收縮,但業者有時抱怨找不到合格人選填補職缺。
近幾週,愈來愈多企業宣布瘦身、延緩徵才、甚至收回錄取通知。繼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及Google後,今天傳出蘋果公司(Apple)計劃延緩徵才,成為最新一家為經濟不景氣布局的矽谷大廠。
領英(LinkedIn)首席經濟學家柏格(Guy Berger)說,沒有一項勞動市場數據暗示經濟衰退將至,但勞工部的家庭調查、初申失業給付、職缺數量等數據確實顯示勞動市場趨緩中。根據領英內部數據,6月透過領英平台攬才的數量年減近12%。(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