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暴露於空氣後,20分鐘內感染力會減少90%,且絕大部分感染力是在前5分鐘就喪失,證實感染最大風險在於近距離接觸。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今(17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多半人都在擔心氣溶膠傳播感染,根據研究顯示,不同濕度條件會有不同影響,而台灣濕度較高,約在50至90左右,對此,病毒顆粒傳染力就降得比較慢,約5分鐘會降一半,20分鐘降到10%,反之,濕度較乾,傳染力就降得快,因為病毒存活需要濕度,此外,病毒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不長,不管濕度如何,至少約20分鐘後都沒有病毒存留,間接證明氣溶膠空氣傳染是會發生,但多半感染還是人直接面對面,在1.5公尺左右的距離經由飛沫傳染,才是關鍵,故戴口罩是有用的,且大眾應該要保持社交距離1.5公尺。」
另外,為了防止Omicron的超強傳播力,美國CDC更新建議指南,可以配戴N95或KN95口罩,林氏璧補充「雖然N95防護力比較強,可以阻擋比較小的病毒顆粒,但CDC的指引是指,民眾應該要選擇可以戴得住、最適合的口罩,並沒有直接說推薦N95給所有人,因為N95實在太不舒服了。」林氏璧還提到「N95是個覆蓋非常密合的口罩,連吸到的氧氣濃度都會較低,絕對不可能久戴,且N95是醫療用口罩,製造比較費工,產能也有限,若讓大眾開始囤積N95,會造成第一線工作人員危險性大增,因此以國家公衛角度來看,外科口罩可以讓你更長久的戴著才是最重要的,還有兩個方法是在外科口罩上再戴個布口罩,讓口罩更密合,或是把吊帶的地方打結,都可以有效阻擋病毒。」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