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國家立陶宛決定與台灣互設辦事處,惹怒北京,開啟了歐洲與中國之間一樁新的爭端,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指出,這會是一項指標,可觀察北京讓小國屈服於中國意志的能耐。
立陶宛與中國攤牌後,雙方僵持不下。北京已召回駐立陶宛大使,這是中國第一次對歐盟成員國採取此一做法;中國還限制與立陶宛貿易,並暫停兩國鐵路貨運服務。
中國的國民生產毛額(GDP)是立陶宛的260倍以上,在這樣的壓力下,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仍堅稱不會屈服。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7日刊登藍斯柏吉斯近日受訪的報導,他說:「目前沒有計畫要取消在台北開設代表處的選項。我們仍在繼續推動中。」
藍斯柏吉斯表示,他努力尋求外交方案來解決當前僵局。他說:「我一向相信能以有尊嚴的方式解決此事。」
但他以澳洲為例指出,中國的強硬手段最終可能造成反效果。澳洲去年呼籲針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起源展開獨立調查,又阻擋中國華為技術公司參與澳洲第5代行動通訊技術(5G)網絡建設,北京則以一連串報復性貿易措施回擊。
藍斯柏吉斯說:「有時正好相反,壓力會促成更強的韌性,而不是擊潰一個國家。」他還表示,立陶宛可以作為觀察的指標,看小國如何因應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施壓。
立陶宛執政聯盟去年呼籲採行「以價值為基礎的外交政策」,特別提到捍衛「從白俄羅斯到台灣」民主自由的抗爭。立陶宛正試圖在亞洲擴大經濟和外交關係,去年已在澳洲開設大使館,另規劃不久後在韓國和新加坡成立大使館。
中國與立陶宛的糾紛癥結在代表處名稱。台灣的政府7月宣布要成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但一般來說,其他與中國具有外交關係的國家為避免外交爭端,其國內的台灣辦事處都稱為台北代表處。
隨著中國開始扮演全球強權的新角色,中國與立陶宛的齟齬加劇了許多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與北京之間愈來愈深的分歧。歐盟一直試圖在與中國日益增加的經濟關係和人權及其他民主價值之間取得平衡,但並不總是順遂。
由於中國大規模侵犯新疆維吾爾族的人權,歐洲議會議員遲未批准歐中貿易投資協定,雙方耗時7年的談判已於今年5月停擺。(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