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今天顯示,造成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10月就開始在中國散播,比在武漢市的首宗確診病例還要早2個月。
「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期刊登出的研究指出,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研究人員利用資料庫與數據集等方法比對,估算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最早在2019年10月初到11月中出現。
他們指出,病毒現蹤最可能的日期是2019年11月17日,而且大概2020年1月就已擴散全球。中國正式公告首起COVID-19病例是在2019年12月,病例與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有關。
路透社指出,然而有些早期病例和華南海鮮市場沒有已知的關連,這意味新型冠狀病毒早在這個市場現蹤之前就已開始傳播。
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3月底發表的聯合研究中承認,在武漢疫情爆發前,可能就已有零星的人類感染案例。
不過澳洲醫學研究組織「柯比研究所」(Kirby Institute)副教授特維爾(Stuart Turville)對這份肯特大學的研究指出,仍須有血清樣本檢測,才能提供有關COVID-19起源更有力的依據。
他說:「可惜在當前疫情源出實驗室外逸論的氛圍高張,以及在中國進行後續研究過於敏感等壓力下,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血清樣本)那類報告。」
美國西雅圖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病毒學家布倫(Jesse Bloom)在本週發表的論文中,恢復了原本遭刪除的中國早期COVID-19病例基因定序資料。
資料顯示,從華南海鮮市場取得的樣本,不代表新型冠狀病毒全貌,而是一個早已傳播且擴散至中國其他地方的始祖序列變體。
批評人士表示,刪除資料的舉動證明中國試圖隱瞞COVID-19起源。
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的布洛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研究員艾琳娜.陳(Alina Chan)在推特寫道:「為何科學家會要求國際資料庫刪除能告訴我們COVID-19如何在武漢開始出現的關鍵數據?這個問題大家自己就可以回答。」
美國病毒學家布倫(Jesse Bloom)本週在線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提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應中方科學家要求刪除病毒基因定序資料一事,再次引發疫情溯源論戰。布倫的論文尚未經同儕審查。
「華盛頓郵報」指出,布倫是透過Google Cloud復原遭刪除的資料,他也沒聲稱復原資料後對哪種疫源推論有利,但強調這是凸顯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12月以前就已在武漢傳播的證據。
NIH在23日的聲明指出,當時是最先公布這批基因序列的中方科學家要求他們刪除,以便把資料交給不同的數據庫,應原提供者所請刪除資料是標準作業。NIH表示,資料是2020年3月提交給他們,同年6月對方要求刪除,以免資料提供其他數據庫時出現版本控管問題。
華郵發現不只NIH,國家醫學圖書館(NLM)自疫情發生迄今,也有8件應請求刪數據的例子,當中同樣包含布倫所復原的這批,但其他絕大多數都是美國國內的提供者要求刪數據。布倫在他的論文裡也承認,研究人員會出於良善動機請公開資料庫移除數據。
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病毒學家蓋瑞(Robert F. Garry)對布倫的新發現不敢苟同。他表示,布倫所救回的中方研究資料,是病毒基因序列的變異清單,研究人員仍可在一處附件裡找到。
蓋瑞說:「布倫救回的資料,絕非科學文獻裡所沒有的新東西。」還說布倫的論文過於煽動;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病毒學家紐曼(Benjamin Neuman)也表示,布倫救回的資料在公開管道仍有。(中央社)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