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昨晚宣布,副總統納依度25、26日將赴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出席第18屆不結盟運動會議。印度總理莫迪已第2度未出席這項會議,被視為是印度外交政策的轉變。
印度副總統納依度(Venkaiah Naidu)25、26日將代表印度赴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出席第18屆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會議。
今年的不結盟運動會議,以「堅持萬隆原則」(Upholding the Bandung Principles)為主題,以確保會員國對當代世界的挑戰做出一致且適當的回應。
莫迪2016年也未出席在委瑞內拉舉行的第17屆不結盟運動會議,由當時的副總統安薩里(Mohammad Hamid Ansari)代表出席,這讓莫迪成為首位不出席這場會議的印度總理。
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今天指出,這可能是印度外交政策轉變的跡象,從一個不結盟國家轉為多邊結盟的國家。
不過,印度的鄰國尼泊爾總理奧利(K.P. Sharma Oli)和孟加拉總理哈希納(Sheikh Hasina),都確認參加第18屆不結盟運動會議;馬爾地夫也派外交部長夏希德(Addulla Shahid)與會。
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不結盟運動過去曾協助第三世界國家抵抗殖民主義和種族隔離等挑戰,允許會員國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但近年來,愈來愈多人認為不結盟運動已經失去作用。
對於莫迪已兩度缺席不結盟運動會議,印度時報指出,莫迪政府顯然認為,不結盟運動在協助印度對抗恐怖主義威脅及推動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改革等重要問題上沒有太大用處。
印度一直希望不結盟運動能設立一個反恐工作小組,推動國際合作打擊跨國恐怖主義,並非僅口頭宣示。如同印度前外交部國務部長艾克巴(M.J. Akbar)2016年時所言,印度希望不結盟運動會議能就恐怖主義問題採取明確立場。
不結盟運動成立於二次大戰後,許多新興國家因民族主義高漲而走向獨立,加上世界隨後進入美蘇冷戰時代,這些新興第三世界國家為擺脫美蘇等大國控制,曾於1955年在印尼萬隆舉行萬隆會議,盼以不結盟擺脫美蘇等大國掌控,接著又於1961年在前南斯拉夫首府貝爾格勒正式集會成立。(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