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勵消費的社會,用後即丟、壞了就換的想法很尋常,但故障能修、牙刷換個刷毛可以再用,減少垃圾並非高論,只須改變消費行為,巴黎「零垃圾之家」推廣的就是這樣的理念。
海龜、鯨魚吞食大量塑膠垃圾死亡的新聞很容易獲得關注,在法國,有不捨海龜鼻子被塑膠吸管貫穿的高中生創業販售可生物分解吸管,有家庭挑戰「零垃圾」生活,有餐廳致力於「零廚餘」,無包裝超市和二手服飾店陸續開張,全國各地「零垃圾」組織也一個接一個成立。
還有一些同好會舉辦「零垃圾」野餐,從製作餐點、攜帶食物到出遊,都不必製造垃圾,示範「零垃圾」生活並不是做不到,也沒有想像中那麼不便,一種新的生活模式隱然成風。
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2017年調查,法國人平均一年製造513公斤的垃圾,平均每天1.4公斤,大有可以減少的空間。
法國零垃圾組織(Zero Waste France)2016年構思成立一家專門推廣「零垃圾」理念的店舖,在830人合力籌資下,「零垃圾之家」(Maison du Zero Dechet)2017年7月在巴黎蒙馬特(Montmartre)開幕,第一天就吸引約1000人參觀。
住在蒙馬特的亞歷山德拉(Alexandra)曾在海灘、鄉間看到遍地塑膠垃圾的畫面,民眾意識到這種「共業」自己也有份,因此開始盡量選購可重複使用的東西,不買市售洗髮精和洗手液,避免一直丟棄瓶罐。
有民眾說:「只是改變一些行為,並不影響日常生活,所以大家都做得到,改變消費習慣是很容易的。」
所謂「零垃圾」並非真的做到一點垃圾都不製造,而是盡己所能減少不必要的垃圾,越來越多人認同這個理念,想落實在生活中,卻不知道如何踏出第一步,「零垃圾之家」就是為此而存在。
這間小店的明星商品包括可水洗式卸妝棉、無包裝的洗髮皂和固體牙膏、可更換刷頭的木製牙刷、可換刀片的金屬刮鬍刀、布質衛生棉、可取代塑膠袋或保鮮膜的蜂蠟紙、可重複使用的咖啡濾紙等。
「零垃圾之家」資金來源超過7成是販售商品收入,但不以營利為目的,店內營運和活動大多由70名志工輪班策劃,以推廣垃圾減量的生活理念為主。
這裡每週都有活動,尤其各種工作坊相當受歡迎,有的教人自製洗潔劑、體香劑、洗髮皂、牙膏等日常用品,有的教人拿舊褲襪製作清洗用海綿,有的指導零廚餘食譜和做菜方式,有的教人延長家電壽命和改造舊家具。
也有一些學術性工作坊,請來心理學者探討人與消費的關係,檢視自己的消費模式,繼而思索購物行為背後的情緒反應及動機。
還有一個工作坊教人「解剖垃圾桶」,從自己丟棄的垃圾中,思考哪些東西可以改用更永續的替代品。
人們把廢棄物扔進垃圾桶後,就不會再看那東西一眼,但若認真看清自己丟棄了什麼、多想一秒,或許會更明白真正所需,把多餘的東西清出自己的生活。
「零垃圾之家」志工蓋林(Marie Guerin)家裡以前的浴室3層置物架擺滿東西,最上層有乳液、丈夫的刮鬍用具;中層有化妝包、卸妝棉和十多個瓶罐;下層是洗髮精、香水和牙膏,同類產品還不只一罐。
這就像任何家庭的浴室置物架,一點也不出奇。但自從蓋林接觸到零垃圾理念,發現許多習以為常的用品其實有更環保的替代方案,於是展開徹底清理。
她用手工皂取代沐浴乳,自製固體牙膏取代市售牙膏,自製體香劑取代市售體香劑,自製洗髮皂取代洗髮精,丈夫的塑膠拋棄式刮鬍刀改為金屬刮鬍刀,心態上返璞歸真後,絕大部分的化妝品也可以省了。
現在,蓋林的浴室置物架只要一層空間就綽綽有餘。她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可見我們不需要那麼多東西,而且很簡單,只是在購物時選用不一樣的產品,並不改變平常的盥洗習慣。」
54歲的蓋林在「零垃圾之家」擔任志工半年,今年2月搬家到南部大城馬賽,每次回到巴黎,仍會抽時間來當志工,有時幫忙顧店,有時開辦工作坊,同時吸收關於「零垃圾」的新知。
她的專長是裁縫,平時替舞蹈學校製作舞衣,她自嘲:「這一點都不『零垃圾』,畢竟舞衣只在表演時穿5分鐘。」
但在工作坊裡,蓋林教人修補舊衣、製作布質衛生棉或盛裝零售穀物蔬果的小布袋,她笑說是「贖罪」。
蓋林邁向「零垃圾」生活的道路,以素食為起點。她從小喜歡動物,關注環境變化,起初因為不願剝削動物、反對製造污染的養殖法而吃素,繼而省思自己給環境帶來的影響,於是開始減少製造垃圾。
她認為,即使生活未必真能做到完全零垃圾,重要的是努力減少自己的行為對環境的衝擊。
蓋林平時顧店,常遇到許多對「零垃圾之家」好奇的人上門探詢,多數人非常認同這個理念,也有興趣實行。
蓋林建議循序漸進,首先從不再使用塑膠瓶罐開始,例如自備水杯、不買市售洗浴用品、改用肥皂,讓自己養成習慣;然後進階到不再使用可拋棄式物品,例如化妝棉改以竹纖維或尤加利纖維製成的可洗式棉片取代、用布質衛生棉代替一般衛生棉,這就需要一些努力去克服拋棄式產品的便利誘惑。
她說:「當我們養成一種習慣,就不會再走回頭路,每次想走回頭路時,會產生罪惡感,向前走才能除去這種罪惡感,再試著繼續努力。」
不到30歲的巴黎居民班傑明(Benjamin)就是習慣成自然的例子。
他到「零垃圾之家」買了一張蜂蠟紙,這種紙上塗了蜂蠟,防水防油,可重複清洗,他用來包裹食物放進冰箱,不需要塑膠袋或保鮮膜,這對他而言只是一個不費力的小動作,毫無不便。
受班傑明影響,身邊越來越多人跟著留意減少垃圾。班傑明說:「願意參與零垃圾生活的人,都相信這是件好事,雖然世界不會因此就改頭換面,但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如果有能力去做一些比不做來得好的事,為何不做?」(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