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會下院將從4月11日起舉行大選,雖然由國大黨領導的在野聯盟不斷把差距拉近,但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執政黨聯盟持續開出支票且致力合縱連橫,莫迪聲望仍然超前。
印度選舉委員會10日宣布第17屆國會下院大選從4月11日到5月19日分7個階段舉行,選戰正式進入白熱化階段。
莫迪(Narendra Modi)出身較低種姓階層,當初以發展、改革、反貪等口號為印度政壇帶來一陣旋風,他與印度人民黨(BJP)黨主席夏哈(Amit Shah)率領由BJP主導的國家民主聯盟(NDA)贏得2014年大選,取得執政權。
莫迪執政後,提出「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潔淨印度」等一連串耳目一新的政策,並四處出訪為印度爭取投資、創造聲勢,他所領導的政府一度是民望最高的政府之一,之後連續兩年,莫迪所屬政黨在各個地方選舉不斷創造佳績。
直到2018年年初,「莫迪必定贏得2019年大選」仍是印度社會主流觀點。
不過,莫迪2016年11月8日晚間突然以打擊黑金等理由,宣布廢除占民間流通貨幣8成的500和1000盧比面額紙鈔,由於沒有做好加印新鈔等配套措施,造成民間缺乏現金而出現消費嚴重委縮,進而衝擊整體經濟。
2017年7月,印度政府又推出制度過於複雜的商品與服務稅(GST),這項也許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導致廠商無法正確定價而減少訂單與生產,成為印度高速成長經濟的殺手。
許多國際經濟分析機構透過各種數據指出,在廢鈔和GST雙重打擊後,印度以現金為主的農村經濟崩壞,不良盤商趁機壓低農產品收購價,造成農民破產而走上自殺之途。
以現金交易為主的印度中小企業,也面臨週轉失靈及無法取得銀行貸款等問題紛紛倒閉,最終導致失業問題攀升,但政府卻連續3年沒有公布失業率。
印度媒體1月底披露政府拒絕批准的就業報告,顯示2017年到2018年的失業率攀升到6.1%,已達印度45年來最高點。
此外,與執政黨關係較近的「民族志工組織」(RSS)、「濕婆神軍」(Shiv Sena)激進分子在各地為了保護聖牛迫害賤民及穆斯林時,莫迪因主張印度教民族主義至上未予譴責,而是等最高法院下令政府提供保護措施才遏止暴力,如此引發穆斯林和堅持印度多元社會價值人士的不滿。
上述種種作為,加上莫迪承諾的經濟紅利跳票及失業率攀升,引發農民及勞工階層上街抗議。
國大黨等反對黨陣營則於2018年下半年展開合作聯盟,成功贏得幾次地方選舉,並於2018年底一舉攻下印度人民黨重視的3個票倉中央邦(MP)、拉吉斯坦邦(Rajasthan)及恰蒂斯加爾(Chattisgarh)執政權。
許多政治觀察家認為,印度人民黨要在2019年的國會下院大選取得勝利,已非輕而易舉。
不過,即使莫迪領導的執政聯盟民間支持度下降,但根據民調,莫迪民間聲望仍領先其他可能擔任總理的政治人物。
「今日印度」(India Today)民調顯示,看好莫迪成為下任總理的比例從去年10月的46%、今年1月的48%,逐漸攀升到3月最新民調52%;但看好拉胡爾‧甘地成為下任總理的比例在3月為33%,較1月的35%滑落2%。
面對莫迪持續不墜的人氣,國大黨陣營不斷地爭取更多反對黨加入「反莫迪聯盟」,現正敦促黨內人士同意「禮讓」幾席,以爭取新德里執政的小老百姓黨(AAP)也加入陣營,但遭遇黨內正反意見拉鋸。
莫迪領導的政府則透過公布新年度臨時預算,開出增加農民和低下階層補貼、給予高種姓公職配額及為中產階級減稅等支票;印度人民黨也成功爭取南部大省坦米爾那都省(Tamil Nadu)執政黨印度教國家主義聯盟(AIADMK)加盟,讓原本的頹勢逐漸好轉。
多數分析認為,如果莫迪能成功把個人魅力轉化為執政黨陣營各地的選票,抵擋來自反對黨有關失業率、農村破產、中小企業倒閉等議題攻擊,仍有可能以小勝連任。
反之,若國大黨領導的反對陣營成功整合更多反對莫迪的政黨加入,讓選民對失業率、經濟成長、農民不被保護等議題產生共鳴下,有可能會贏得大選。(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