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去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許多人拿台灣來做比較,曾有所謂「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一度成為國際熱點話題。
 
台灣能否和烏克蘭類比,見仁見智,不過烏戰發生至今,對國際局勢帶來諸多影響,有大到美國重整北約、乃至東北亞建構小北約等變化,但也有一些較不為人關注的事件,例如最近發生的納卡共和國亡國,以及烏克蘭與波蘭失和,同樣對台灣很有啟發性。
納卡共和國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簡稱,位於中亞國家亞塞拜然境內,面積11,430平方公里,人口約12萬,居民大多為亞美尼亞裔。1991年12月10日,在一場遭到當地亞塞拜然人抵制的公民投票中,納卡區的亞美尼亞人通過創建一個獨立的國家,不過聯合國和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仍將其視為亞塞拜然領土的一部分,連關係緊密的亞美尼亞共和國也未予承認。
根據國際法,納卡共和國的主權屬於亞塞拜然,但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在1994年簽訂了停戰協議,雙方停戰的邊界,就包含了這個「共和國」的邊界。2020年亞塞拜然戰勝亞美尼亞、重奪大量土地之後,兩國總統也在俄羅斯總統普欽見證下簽署新停戰協定,當時亞塞拜然承諾讓亞美尼亞通過一條走廊,繼續和「納卡共和國」的亞美尼亞人保持聯繫,也保證維持一切正常經濟活動。
 
但今年初亞塞拜然先封鎖「納卡共和國」邊境、製造人為饑荒,然後出兵迫使「納卡共和國」宣布投降,將在2024年元旦解散,納卡32年來追求獨立與國際承認行動宣告失敗。
亞塞拜然敢於鋌而走險,主要是原本負責「維和」的俄羅斯,因為烏戰已經自顧不暇,加上有土耳其在背後撐腰。至於美國和歐盟,同樣面臨挺烏克蘭的民意疲乏,不可能為捍衛納卡共和國出兵,光靠「母國」亞美尼亞,自然無力回天。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輝認為,對台灣來說,納卡亡國的啟示,不只是要避免危急關頭無人來援助,而是要再早一步,避免中共認為就算出兵也可以無所顧忌。換言之,必須讓中共無法準確預測所有可能的後果,它才會投鼠忌器;否則就算出兵後有盟軍到防,悲劇已經出現,也已經太遲。
所以台海危機真正的戰場,其實在於「棄台論」有沒有可能在美國成為主流民意,這也是中共近來積極著力的地方。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共和黨籍副主席魯比歐最近在聽證會上就表示,中共透過「不戰而屈人之兵」策略,影響力正滲透美國社會各層面,中方當前鎖定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影響美國社會輿論對台灣問題的看法。對中共而言,打這場資訊戰的把握,要比打實戰大得多,風險也少得多,這點格外值得台灣警惕。
同樣值得台灣引為借鑑的,是烏克蘭與最堅定盟友波蘭忽然失和,究竟反映了甚麼?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波蘭擔心會成為俄羅斯下一個目標,一直是最堅定支持烏克蘭的盟友。迄今波蘭提供給烏克蘭的軍援是全球第六多,達33億美元,同時收留了150萬烏克蘭難民,可算是烏克蘭戰爭的大後方。日前波蘭政府卻和烏克蘭失和,雙方隔空罵戰,導火線是波蘭農民投訴烏克蘭穀物廉價傾銷到中歐,影響到波蘭本國農民的生計。但折射出的根本問題是,西方開始出現「烏克蘭疲勞」,雙方本來存在的不滿於是就一一浮出。
 波蘭總統杜達把烏克蘭比喻為遇溺者,企圖將嘗試拯救他的人也拖入水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不點名批評波蘭假裝力撐烏克蘭,但舉動間接協助俄羅斯。由於本月中旬波蘭就要舉行大選,目前執政的法律與公正黨(PiS)的領先幅度只有5%,一般相信這些表面上的外交爭執,也有選戰考慮因素, PiS需要箍住農民票倉,而極右的聯盟黨指摘PiS政府太迎合烏克蘭。
整體來說,波蘭朝野支持烏克蘭的民意還是很高,問題是到了選舉,就是矛盾擴大的時候,這也是民主制度的特性。所以在接下來每一個國家的選舉,烏克蘭都會面對危機,例如斯洛伐克9月30日國會大選,主張終止援烏的左翼民粹政黨「方向黨」躋身第一大黨,獲42席,斯國援烏立場恐將動搖。而這只不過是前哨戰,更關鍵的是2024美國大選。
對澤倫斯基來說,波蘭的不滿只是小事,他最大的考驗是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如果川普成功回朝,華府勢將大幅縮減烏克蘭軍援。
美國目前有相當比例的選民質疑為何要繼續援助烏克蘭,有線新聞網絡(CNN)今年7月發布的民調顯示,55%美國人反對再撥款援助烏克蘭,當中共和黨支持者高達71%反對。由於美國經濟飽受通脹困擾,越來越多美國人質疑援烏資金應否花在國內。
美國內政已開始影響到烏克蘭戰爭前景,下個財政年度的撥款國會迄今尚未批出,當中新一輪援烏資金也被扣起。9月30日美國國會批准一項為期45天的臨時撥款法案,在最後一刻避免聯邦政府陷入斷炊關門窘境,但法案中排除援助烏克蘭經費。
 
烏軍大反攻展開了3個多月,至今效果不如預期,導致西方對烏支持動搖。對台灣來說,雖有天然的海峽屏障,但面對中共武力威脅,除了要有萬全的備戰計畫,更重要的是必須展現全民防衛決心,讓盟友願意挺身而出,進而讓中共不敢輕舉妄動,才是護台保台的上上之策。
去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許多人拿台灣來做比較,曾有所謂「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一度成為國際熱點話題。
台灣能否和烏克蘭類比,見仁見智,不過烏戰發生至今,對國際局勢帶來諸多影響,有大到美國重整北約、乃至東北亞建構小北約等變化,但也有一些較不為人關注的事件,例如最近發生的納卡共和國亡國,以及烏克蘭與波蘭失和,同樣對台灣很有啟發性。
納卡共和國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簡稱,位於中亞國家亞塞拜然境內,面積11,430平方公里,人口約12萬,居民大多為亞美尼亞裔。1991年12月10日,在一場遭到當地亞塞拜然人抵制的公民投票中,納卡區的亞美尼亞人通過創建一個獨立的國家,不過聯合國和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仍將其視為亞塞拜然領土的一部分,連關係緊密的亞美尼亞共和國也未予承認。
根據國際法,納卡共和國的主權屬於亞塞拜然,但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在1994年簽訂了停戰協議,雙方停戰的邊界,就包含了這個「共和國」的邊界。2020年亞塞拜然戰勝亞美尼亞、重奪大量土地之後,兩國總統也在俄羅斯總統普欽見證下簽署新停戰協定,當時亞塞拜然承諾讓亞美尼亞通過一條走廊,繼續和「納卡共和國」的亞美尼亞人保持聯繫,也保證維持一切正常經濟活動。
但今年初亞塞拜然先封鎖「納卡共和國」邊境、製造人為饑荒,然後出兵迫使「納卡共和國」宣布投降,將在2024年元旦解散,納卡32年來追求獨立與國際承認行動宣告失敗。
亞塞拜然敢於鋌而走險,主要是原本負責「維和」的俄羅斯,因為烏戰已經自顧不暇,加上有土耳其在背後撐腰。至於美國和歐盟,同樣面臨挺烏克蘭的民意疲乏,不可能為捍衛納卡共和國出兵,光靠「母國」亞美尼亞,自然無力回天。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輝認為,對台灣來說,納卡亡國的啟示,不只是要避免危急關頭無人來援助,而是要再早一步,避免中共認為就算出兵也可以無所顧忌。換言之,必須讓中共無法準確預測所有可能的後果,它才會投鼠忌器;否則就算出兵後有盟軍到防,悲劇已經出現,也已經太遲。
所以台海危機真正的戰場,其實在於「棄台論」有沒有可能在美國成為主流民意,這也是中共近來積極著力的地方。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共和黨籍副主席魯比歐最近在聽證會上就表示,中共透過「不戰而屈人之兵」策略,影響力正滲透美國社會各層面,中方當前鎖定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影響美國社會輿論對台灣問題的看法。對中共而言,打這場資訊戰的把握,要比打實戰大得多,風險也少得多,這點格外值得台灣警惕。
同樣值得台灣引為借鑑的,是烏克蘭與最堅定盟友波蘭忽然失和,究竟反映了甚麼?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波蘭擔心會成為俄羅斯下一個目標,一直是最堅定支持烏克蘭的盟友。迄今波蘭提供給烏克蘭的軍援是全球第六多,達33億美元,同時收留了150萬烏克蘭難民,可算是烏克蘭戰爭的大後方。日前波蘭政府卻和烏克蘭失和,雙方隔空罵戰,導火線是波蘭農民投訴烏克蘭穀物廉價傾銷到中歐,影響到波蘭本國農民的生計。但折射出的根本問題是,西方開始出現「烏克蘭疲勞」,雙方本來存在的不滿於是就一一浮出。
整體來說,波蘭朝野支持烏克蘭的民意還是很高,問題是到了選舉,就是矛盾擴大的時候,這也是民主制度的特性。所以在接下來每一個國家的選舉,烏克蘭都會面對危機,例如斯洛伐克9月30日國會大選,主張終止援烏的左翼民粹政黨「方向黨」躋身第一大黨,獲42席,斯國援烏立場恐將動搖。而這只不過是前哨戰,更關鍵的是2024美國大選。
對澤倫斯基來說,波蘭的不滿只是小事,他最大的考驗是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如果川普成功回朝,華府勢將大幅縮減烏克蘭軍援。
美國目前有相當比例的選民質疑為何要繼續援助烏克蘭,有線新聞網絡(CNN)今年7月發布的民調顯示,55%美國人反對再撥款援助烏克蘭,當中共和黨支持者高達71%反對。由於美國經濟飽受通脹困擾,越來越多美國人質疑援烏資金應否花在國內。
美國內政已開始影響到烏克蘭戰爭前景,下個財政年度的撥款國會迄今尚未批出,當中新一輪援烏資金也被扣起。9月30日美國國會批准一項為期45天的臨時撥款法案,在最後一刻避免聯邦政府陷入斷炊關門窘境,但法案中排除援助烏克蘭經費。
烏軍大反攻展開了3個多月,至今效果不如預期,導致西方對烏支持動搖。對台灣來說,雖有天然的海峽屏障,但面對中共武力威脅,除了要有萬全的備戰計畫,更重要的是必須展現全民防衛決心,讓盟友願意挺身而出,進而讓中共不敢輕舉妄動,才是護台保台的上上之策。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