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FOCUS/東倫敦餐飲大熔爐 能祭四方五臟廟


發佈時間:2016/02/16 21:07
最後更新時間:2016/06/29 09:35

(▲圖/半島電視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刻板印象中的倫敦食物是難吃無味,不然就是很貴,其實倫敦是個世界最大的民族熔爐之一,1/3人口屬於少數民族,這些移民將豐富的家鄉美味引進倫敦,早就改變了我們認為的英國食物,現在我們就要去東倫敦的一條街道,紅磚巷,從移民史來看英國餐桌的演變。

住在倫敦想犒賞五臟廟,真的必須感謝移民。

咖哩餐廳老闆阿布杜夏希:「我覺得咖哩受歡迎的一大主因是口味刺激辛辣,辛辣永遠會有新鮮感,咖哩吃一次就會讓人上癮,會變日常餐點,周末時外出吃飯也會想吃點咖哩,把各種香料混合在一塊。」

如同一鍋調和各種民族的大熔爐,化身成東倫敦的這條街道。紅磚巷又被稱為孟加拉城。現在這裡有50幾家餐廳賣咖哩,但早在20世紀孟加拉人大舉移居之前,紅磚巷飄的不是濃郁咖哩香中夾帶著羊騷味,而是強調潔淨的猶太食物。

鰻魚凍小吃攤老闆保羅辛普森(2008年):「我們賣的是很傳統的倫敦街頭小吃!」

這家路邊攤從1919年開始在這個街角做生意,賣的是以往在泰晤士河裡活跳跳的鰻魚。

新世代的倫敦人對於鰻魚凍大多是不敢恭維。

倫敦民眾:「不!味道好噁!」

但這碗鰻魚凍當時餵飽了大量貧苦又需要體力做工的猶太移民,猶太人比孟加拉人早來了一個世紀。

鰻魚凍小吃攤老闆保羅辛普森(2008年):「我們是猶太裔家庭,當然現在也不是那麼純正啦,雖然鰻魚並不符合猶太食物教規,但東正教的猶太人能吃鰻魚,而信仰東正教的猶太人又很多。」

在20世紀初到中葉期間,這一帶開了上百攤鰻魚凍,然而當咖哩香攻陷紅磚巷後,只剩辛普森先生這一攤孤軍奮戰到2013年,吹奏熄燈號,東正教猶太人的這一味消失在紅磚巷,但這段猶太移民的歷史不會被完全抹滅,甚至影響深遠。

英國記者亞倫丹恩:「炸魚薯條,英國最有名的一道菜,第一家販售炸魚薯條的餐廳,是附近白教堂路上的猶太餐廳。」

而且猶太味也還沒被咖哩香殺到全軍覆沒,挺過來的就是猶太人最出名的食物貝果,當你飢腸轆轆卻窮到口袋只剩2英鎊,這家紅磚巷巷底的貝果店會是你的救命恩人。

貝果店店員:「鹹牛肉口味很受歡迎,鮭魚奶油起司最暢銷。」

煙燻鮭魚加杯熱騰騰的麵條湯只賣你2英鎊,鹹牛肉貝果也只要3塊7毛,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都敞開小門歡迎你。

貝果店老闆山姆敏茲利:「我是1958年移民到東倫敦,之前當了2年兵,從以色列軍隊退伍,覺得日子要做些更好的事情,所以就來到紅磚巷了,我們看到有人在烤麵包、猶太貝果,就跟他們學怎麼做,在紅磚巷開店是因為這裡是最有名的猶太人聚居地。」

老闆,街坊鄰居口中的山姆先生,有信心猶太貝果會經得起香料馬薩拉的挑戰,畢竟這條路上的貝果店就只剩2家,而孟加拉或是印度餐廳卻有超過50家。

咖哩餐廳老闆阿布杜夏希:「要在這條紅磚巷上做生意很難,租金不斷上揚。」

房租不斷上揚,是因為紅磚巷這幾年又不斷湧入新移民,但並非跨海來的外國人,而是租不起倫敦西邊的房子而搬遷到東邊的英國人,但這麼一來炒高這一帶的地價房租。加上身處在印度菜的一級戰區,淘汰率之高不難想像,生存之道是要調和出更為獨特的咖哩香。

咖哩餐廳老闆阿布杜夏希:「我只想忠於正港孟加拉口味,我們餐廳端出來的菜色,都是我們在家鄉吃到的原汁原味。」

當然這些南亞移民也不是省油的燈,胼手胝足渡海到了倫敦,紅磚巷是又髒又臭、治安還很糟,南亞臉孔走在路上就可能丟掉性命。

咖哩餐廳老闆穆坤姆阿米德:「我們在1970年代很怕越過那座橋,因為在橋的另一頭,很多右翼的光頭黨等著攻擊我們,如果萬不得已真的要過街,到橋的那一頭,我們情願花錢叫計程車。」

那是紅磚巷的黑暗時期,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戰鬥,這條象徵倫敦大熔爐的街弄風景還在改變,包括舌尖味蕾上的味道也是不斷得更迭演變。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食物#咖哩#餐廳#紅磚巷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10

0.0436

0.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