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28歲的蘇先生,因為長期打網球,右肩肩膀出現不適,他前往骨科門診接受超音波檢查,但在這次檢查過程中,醫師完全沒有使用電腦進行記錄,而是借助後方的AI生成式語音面板,自動生成病患的病歷紀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是全台首家全面導入GPT應用的醫療機構,自今年7月上線以來,至少有一半的醫師已經加入使用這套系統進行看診,在過去病人初診時,問診和病歷書寫,可能需要耗費20至30分鐘的時間,但有了AI作為醫師助理後,病歷輸入時間減少了75%,不到十分鐘就可完成,不僅支持中英文,還能處理台語、客語等不同語言。
透過醫師的口述,AI語音智慧醫療系統,能夠在短短12秒內快速撰寫完整的病歷,甚至能夠精準掌握英文專業術語,根據病人的症狀提供診療建議,準確度高達九成以上。
中國附醫人工智慧中心主任許凱程指出,這套系統稱為「智海系統」,它就像智慧的大海一樣。在門診方面,只需要像進行對話一樣進行問診,就能夠自動生成完整的報告。相比過去,初診病患的看診時間從20至30分鐘縮減至5到10分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生成式AI技術的引入,減少了醫療人員的文書業務,讓醫師能更專注於病人的照護,尤其是在護理師的工作中,因工作繁重而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護理紀錄通常需要在交班後額外花費1小時完成,但透過AI的輔助,時間縮短至15分鐘,減輕了護理師的負擔。
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進一步表示,很多護理師為了完成交班的工作,可能需要花費一個小時,而這會延誤下班時間。如果能夠縮短交班和紀錄的時間,他們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去照顧病人。
生成式AI不僅應用在病歷紀錄,還廣泛用於加護病房中病人的照護,AI的輔助,有助於降低醫師在查房和討論時資訊上的傳遞落差,然而醫師強調,生成式AI僅作為輔助工具,最終診斷結果仍需要依賴醫師的專業判斷。
儘管智慧醫療技術的引入,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並提高效率,但如何實現百分之百準確的輔助診斷,以及避免誤診和傷害,將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