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科技應用愈來愈多,包括元宇宙、電動車、自駕車等等物聯網技術,都需要快速而且大量的資料傳輸,因此能建構暢通網路的低軌衛星將愈來愈不可或缺。近期歐盟最新宣布,要砸下60億歐元、折合新台幣1855億,打造可安全通訊的低軌衛星網路,在政府的號召下,國內科技廠也組成國家隊,除了要打進國際衛星大廠的供應鏈外,未來台灣自製的低軌衛星也將發射升空。
摩拳擦掌、蓄勢待發,經濟部工業局號召國內科技大廠,包括明泰、昇達科、奇鋐、鐳洋等10家關鍵零組件業者,成立台灣低軌衛星國家隊,卡位每年產值突破8兆的低軌衛星藍海市場。
浩瀚宇宙孕育著無窮商機,吸引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大動作搶進。過去環繞在地球周圍的高軌道衛星,距離3萬6千公里,主要用於軍事和廣播電視,發射成本高昂,運行在1萬5千公里高空的中軌道衛星,則多半應用於GPS導航;至於低軌道衛星,發射距離只需200到2000公里,傳輸時間短、低延遲的特性,可彌補5G不足,6G時代更是不可或缺。
明泰科技總經理林裕欽:「其實它都還連結著固網光纖線,那6G就是要我們剛談到的,6G就是要補足這一塊。」
電動車、元宇宙處理資料龐大,6G不用鋪設固網,從天上衛星發送訊號,地面接收站接收,靠的是網通技術布下天羅地網,大廠明泰科技,要提升低軌道衛星傳輸效率,陣列天線模組如火如荼研發中。
明泰科技研發經理:「首先你就是要先建模,那建模的話,你就會去跟你的,板材的配合的廠商,然後去要它的一些材料的參數。」
3D模擬電磁場把看不見的電磁波具象化,準確調整參數,才能確保每個角度都能收到訊號,首度接受電視專訪的明泰科技總經理林裕欽,看好台廠國家隊,能在低軌道衛星產業搶得一席之地。
明泰科技總經理林裕欽:「自從中美貿易戰之後,我覺得整個這個世界上的分工有一些改變,以前你是拿不到規格的,(國外衛星大廠)他不會給你的,那現在會給你規格,那給你規格之後呢,其實你就可以發揮台灣的強項,從設計、研發到製造,那以前只有設定在所謂的,單純的生產代工。」
過去台廠多半單打獨鬥,停留在零組件供應和單純代工的角色,現在政府當後盾,運用台灣最擅長的系統整合輸出急起直追。
鐳洋科技技術長周瑞宏:「去年這個國家通過一個太空產業發展法,那各家的這個意願 ,投入意願相對都愈來愈高,因為它已經慢慢從軍用,然後轉向民生應用,我們需要透過國家的力量,那國家也願意協助,組成一個所謂的國家隊,然後爭取國外客戶的這個規格,然後來台灣進行研發。」
政府帶領業者積極搶進,2021年到2024年投入40億,目標2025年,第一顆台灣製造的低軌道衛星將飛向太空,NCC也對國際業者招手,最快第二季開放頻譜執照申請。
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副組長廖榮皇:「台灣目前這樣的固網,基本上是透過,為數很少的這個海底電纜連到國外,但是如果一旦海底電纜遇到一些天災,或人為的破壞的話,那基本上台灣這樣的一個科技島或通訊島,它就是對外完全是斷訊的,但是如果你有自己的通信衛星的話,那基本上你是不會受到這樣的限制,你還是可以對外做一些通訊。」
全球79億人口,仍有30億人需要網路覆蓋,台廠切入藍海商機,航向太空蓄勢待發。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