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正陷入兩難困境,管自己以及那些積極支持管就任台大校長的人,應該會發現,社會挺管的聲量逐漸降低,拔管派不斷拋出對管形象或實質有傷的新資訊,管中閔則選擇一貫的當事人不回應、不說明態度,只在個人臉書做些原則性的宣示,而非針對質疑實體的回覆,幾輪攻防之後,挺管者或許會認為那些都是不實抹黑,或不影響其出任校長資格的枝節與程序問題,但在許多本無特定立場甚或支持管上任的民眾心目中,不免狐疑為什麼管的事情這麼多?為什麼管不肯出面一次把問題澄清?於是,社會的風向也就從原先支持、同情管,漸漸變為中立甚或對管不利,拔管派獲得鼓舞,曾因卡管飽受批評的教育部,壓力也隨之減輕。
管中閔當初第一時間選擇不出面與拔管勢力糾纏,策略上也許是對的。畢竟台大校長遴選委員已認定他的當選毫無疑義,如果還有人認為有問題,攻擊方要負舉證責任,拿不出證據,事件就會以「清者自清」結案。而且如果管中閔一旦出面回應澄清,還會落入對方圈套,無論是稍有失言,或是對方拋出別的議題,管就必須不斷澄清,事情會沒完沒了。
問題是,這種在法律上說得通的法律觀點,放在台大校長這種並非純然法律的事件上,說服力是有限,而且見仁見智的。由於台大是全台灣最被抬舉的高等學府,台大校長的產生就很難只以達到程序合法這麼基本的標準為滿足,何況反管人士後來提出管在大陸的大學兼職任教指控,也的確可能涉及違法與否,管中閔身為當事人,從頭到尾都不出面說明給個說法,只由對岸的廈門大學宣稱未實際授課也未支薪,當然並無不可,但管中閔也必須承擔有些人開始心生疑惑的後果。
許多挺管的人,內心也不得不承認,台大校長其實可以透過更周延、完善的方式產生,而不必只能在程序合法的立論基礎為管辯護;反管、拔管的一方,也因為至今還沒有可以讓管一槍斃命的證據,也只能不斷攻擊周邊,或選擇不相信廈門大學為管中閔所做的澄清,以時間換取空間,等待新的致命證據出現,或是迫使管中閔自我了斷。
這場混戰,受到最大傷害的當然是台大,但台大不是活生生的「人」,也許很重要,大家都說愛台大,但根本沒有人真正在意「它」的利益和傷害,所羅門王的二婦爭子的故事,也就不會發生在台大校長事件上。至於管中閔呢,既然決定要用法律層級的態度和手段處理他的校長資格問題,最好的狀態也就只能得到法律等級的結局,即使合法就任校長,也還是留下法律之外的某些缺憾,就看他自己是否在意這樣的收場了。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