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建構低碳社會 中研院院長提議徵碳稅


發佈時間:2018/01/18 11:34
最後更新時間:2018/01/18 11:34
圖/中央社
圖/中央社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提出減碳短中長期規劃,短期應從已知理論技術減少排碳、改善空污,中期則可以徵碳稅,長期則以邁向碳中性社會為目標,致力於發展更佳的儲能技術。

根據經濟部2016年的統計資料,台灣九成能源來自石油、天然氣、煤,而使用最多能源的部門則為工業、交通運輸與建物住宅。儘管未來能源使用形態一定會轉變,但根據預測,直至2025年,石化燃料依然占總能源使用的80%,再生能源則提升至20%。

 

對此,廖俊智在「2018富邦全球化講堂暨台灣風險社會論壇」表示,電可以靠再生能源發電,減低使用石化燃料。但除了電能外,其餘形式的能源,如熱能仍仰賴石化燃料,所以要深度排碳,想辦法減少石化燃料。

廖俊智說,儘管有以玉米製成石化燃料的生質能源案例,但是此舉僅在加速二氧化碳循環。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製成燃料,雖然技術尚不成熟,但仍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減碳部分,廖俊智提出短、中、長期規劃。他認為,短期規劃應從已知理論技術減少排碳、改善空污。核心概念為增加能源使用效率;並非單純節電,而是使用得更有效率。
 

廖俊智以工業為例,產業應汰換老舊機具設備、優化製程,進一步從機械自動化轉型成智慧化(AI)。更重要的是回收並循環工業產出的大量廢熱能,再者,持續發展智慧用能住宅、佈建再生能源、推廣使用大眾運輸工具。

廖俊智說,中期發展則是建構高效能低碳社會體系,像是將廚餘、垃圾產生的熱能轉化成能量直接傳輸,而不轉換成其他能源,徵碳稅也是可考量方向之一。最後則是工業經濟轉型,未來可著重發展設計導向、腦力密集、高品質、低耗能的產業。

長遠看來,廖俊智表示,台灣應以邁向碳中性社會為目標,致力於發展更佳的儲能技術,因為目前都屬短期儲能,無法長期儲存能源,還有進步空間。

同時,廖俊智也認為,除了汽車電動化、降低排碳量外,將二氧化碳轉化成可用燃料,增加二氧化碳的再利用,發展二氧化碳轉化技術相對重要,但目前技術無法完全達成的部分,未來仍可持續挑戰。(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廖俊智#碳稅#徵稅#減碳#空污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37

0.0660

0.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