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效法美國經驗 柯文哲:整合北市防災系統

記者 曾俊豪 / 攝影 傅銘權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5/01/02 22:46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視察北市消防局,認為防災救災機制不完善,喊話要效法美國的聯邦緊急應變總署,在台北市設立直接隸屬於市長的防災應變指揮中心,不過學者表示,國內從行政院到各縣市都有類似單位,只不過很多都形同虛設,認為只要改善橫向資源整合,就能讓防災救災應變更加快速。


台北市長柯文哲:「Are you sure?你相信嗎?」

來到台北市消防局視察,市長柯文哲火力全開。台北市長柯文哲:「除非你騙我啦!不然你這個班撐不久的,沒有啦!我不是在『電』你們。」

柯文哲特別強調,不是要電你啦!只是視察行程結束,柯文哲的大刀還是砍向「防災工作」。台北市長柯文哲:「我主張是按照美國方法,不要按(災害)原因分類,而是按照後果來整合。」



柯文哲的美國方法,其實就是效法聯邦緊急應變總署,也就是「FEMA」,設立防災應變專責單位,像美國直接隸屬於總統歐巴馬,台北市則是讓專責單位隸屬市長,最大作用是有利於救災、防災,各類資源整合運用。

警大防災研究所所長吳容平:「它是考慮到美國土地範圍大,從東西南北災害類型都不一樣,建置一個所謂FEMA,災害應變總署的機構,它主要有2個功能,一個給錢(賑災)的功能,一個給專家諮詢的功能。」



學者認為,柯文哲的想法很實際,但台灣、美國情況不同,因為美國幅員廣大,資源整合難,FEMA的作用,除了金錢支援,還有就是發生問題時,提供專業諮詢,回過頭來看台灣,其實各縣市都有所謂防災應變中心,只不過大都形同虛設。

警大防災研究所所長吳容平:「(國內)防災辦公室的機制,並不會弱於美國的FEMA,這些機制其實目前都有,只是說目前所謂的防災辦公室、專家諮詢委員會,包括後面所謂的防災應變中心,到底有沒有如實在運作,這個需要首長的強力支持,而且首長的意志力去貫徹。」

目前國內災害應變,通常都把責任劃分到消防單位上,但發生重大災害時,往往需要跨部門整合,消防單位很難獲得支援,像高雄氣爆時,如果有化工專家出現,判斷氣體外洩就不釀成這麼大的悲劇,學者表示,如果北市打造防災應變專責單位,還是需要首長也就柯文哲支持,才能發揮作用,不然還是會形同虛設。



#防災#柯文哲#災害應變中心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739

0.0396

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