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每年都會安排例行的實彈演練,但是這些砲彈能不能打、安不安全,都要送到「砲彈整修所」檢查,在號稱「砲彈醫院」的工廠裡,一顆榴彈要經過除鏽、上漆,加上砲彈一顆40公斤,要搬運相對危險性就會提高;不過為了操作官兵安全,聯勤砲彈醫院現在可是邁向「自動化」,減少人工搬運的機會,就是為了降低風險。
要搬一顆40公斤的砲彈,不能靠蠻力。聯勤砲彈整修所班長盧宏奇:「你沒有蹲下來搬的話,會傷到你的腰跟脊椎,我們要蹲下來搬,然後用腳的力量站起來。」
這裡是有「砲彈醫院」稱號的砲彈整修所,就怕人工搬運太危險,現在要155榴彈,要除鏽上漆,邁向自動化,就像條工廠生產線,砲彈靠機器運送,第一關要先除漆除鏽,變回銀色、沒有塗裝的砲彈後,才能再加工,阿兵哥拿噴槍,先噴上一層紅色底漆,再送往下一站,噴上綠色面漆,再經過鹵素燈牆,以45度恆溫烘乾。
TVBS記者楊鎮全:「這顆榴彈經過鹵素燈照射,已經是乾了,大概只有1分鐘的時間,我手輕輕一摸,其實已經完全不會有漆殘留在我手上。」
一顆40公斤的榴彈,經過重製,壓上批號和名稱,就能從砲彈醫院離開送回第一線。聯勤彈藥整修所長張君毅:「彈藥保養或是整修,我們是以各區塊作業為主,那這樣以擋牆作區塊,避免人員擴大傷亡。」
工廠設計重視安全,人員穿的裝備更是充滿學問,尤其是腳上的鞋子。聯勤彈藥整修所組長江擎亞:「鋼頭皮鞋,可以有效防護人員的腳直接被砲彈給壓傷。」
機器快速旋轉,把引信和砲彈分開,這是最工廠裡危險性最高的工作,現在全由機器取代,去年,軍備局宜蘭廠拆彈爆炸,馬祖也曾發生彈藥庫爆炸,畢竟人命關天的工作,能夠減少人員接觸風險,都是提高對第一線操作員的保障。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