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中,台灣和印度正式簽署了促進僱用、和引進勞工的合作備忘錄,儘管政府喊話,只是增加移工的來源國家,仍然掀起各界論戰。其實在印台商和學者的觀點,大多樂觀其成,認同這是雙邊深化往來的好方式。不過,制度缺乏說明、兩國文化落差對工作的影響,也是各界公認,必須先克服的問題。
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筱甄:「那現在剛好也是因為這個印太戰略,台灣也是印度很重要的盟友之一,所以這一次也是談這個,這一角度的勞力的這個合作,是相對的非常有進展,印度的態度也非常積極。」
2/16台灣和印度,視訊簽署了「促進僱用引進印度勞工瞭解備忘錄」,訊息一出朝野論戰聲量,幾乎蓋過問題本質,為何要開放。
20多年來,我國75萬外籍移工,幾乎全都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和泰國,出任的大多是台灣年輕人,從事意願低的3K產業,其中包括需求日益增加的長照工作。
記者vs.勞動力發展署組長蘇裕國:「目前開放移工的這些行業,都有期待說要新增來源國,包括像製造業營造業農業,還有這個機構看護工,旅宿業呢,旅宿業現在我們跟交通部,也還在討論政策中,那當然如果他們在台灣這邊來工作,比較可以適應的話,我們會希望先以英語這樣的一個條件。」
印度境內地域之分,影響了使用語言和宗教文化,這也是當初台印折衝協商議題之一。
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筱甄:「因為在談判的過程當中,我們當然會覺得說,我們可能會對哪些地方地區比較熟悉,那希望說如果是這邊的這些勞工的話,可能會比較適合,印度的想法它覺得說,我們不能有歧視的這種觀點,那印度是很重視公平的,這種原則所以最後我們簽了一個是,沒有針對特定地區的這樣的協議的。」
其實整個計畫,從2017年就開始醞釀,基層不分藍領或白領,人員加強往來,是雙邊後續關係加溫的契機。
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方天賜:「過去政府很喜歡談,就所謂台灣跟印度是所謂的奶茶聯盟,因為它不是一個實際上的所謂聯盟體,那反倒我認為像這種所謂人員的交流,確實能夠深化彼此的關係。」
資深記者葉郁甫:「其實早從去年11月,領事事務局長官跟廠商,就已經前往印度我國各個代表處,設置簽證系統並且展開教育訓練,不過雙邊簽署MOU,因故從總統選舉後,又延了一個多月,但是這段期間知情人士透露,有關單位不斷的收到,各個求才若渴的產業關切。」
為數眾多又年輕的勞動人力,除了中東國家德法義大利,為了建設工程積極爭取,就連日韓等亞洲國家也正在洽談,而我國勞動部,用「刻苦耐勞」當背書的說帖,更讓不少企業抱有期待。
記者vs.印度台商總會總會長何俊炘:「尤其在選後有很多的人力仲介業者,跟我們洽詢,目的就是想了解主要的移工的來源,怎麼取得這個程序,還有有哪些資源,我們在印度當地可以提供協助,他們原本認識,了解印度那邊的勞工特性嗎,非常不了解,那所以說我覺得可能在民間,在印度必須要投入做一些,成立一些機構,做適當的培訓認證,這樣可能會減少他們,到台灣來之後這些管理的問題。」
印度台商總會秘書長閔幼林:「因為在一個這麼大的國家,其實很少華僑比較沒有華人的世界,那所以你必須要去跟他解釋,為什麼今天我要去做這份工作,印度人他其實是滿願意聆聽的,他們其實覺得,好你跟我解釋,我了解了原因跟理由,我就會照你的方式去執行,但是可能執行完成度,並非我們預期的百分之百,他可能百分之六十對,在當地的經驗就是,你要給他一個例子讓他去跟著你,那他會有自己的方式,去達成你要的東西。」
文化差異讓彼此不理解,不只反映在管理,還有社會問題刻板印象,說明和解釋,是政府當然責任。
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方天賜:「因為過去像這種簽約儀式的話,除非有特殊狀況的話,應該都是用實體的方式簽,可是這次卻很突然的,用所謂視訊的方式在簽,感覺上好像有點急,我們看到官方的說法是說,很多事情是我們可以,這邊來作為主導跟決定,那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政府就更應該先有一個說基本的草案規劃,引進移工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兩個社會的連結。」
特別是仲介管理不當,移工逃逸後橫生的各種問題,既有的制度破洞都還沒完全填補,要如何說服移工和國人,後續不會重演。
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方天賜:「每10位引進的移工裡面,到目前為止有一位是失聯的狀態,那這些其實才是加重社會,對於這種所謂安全上的隱憂,譬如說以東南亞的仲介來講,每一位的仲介的費用都超過10萬元以上,即便不是引進政府說的10萬名,引進5萬名的話,那都是一個上億的產業。」
即便政府再三強調,大門沒有貿然開啟,目標只是增加移工來源,政策開放一時,影響是長遠,沒有任何人的權益該被犧牲。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