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超市學校活春宮外遇尼克妹妹人力銀行廢校Makiyo兒福聯盟輪椅Q彈
  • 搜尋:

    熱傷害 結果共286筆

  • 6月已385人熱傷害送醫 專家:端午連假很熱很熱很熱

    天氣熱翻了!中央氣象局22日測得本島平地最高溫在花蓮38.8度,今(23)日持續發布高溫資訊,預警花蓮縣縱谷,台北市盆地為橙色燈號,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氣象達人彭啟明提醒,台灣的天氣仍受到太平洋高壓主導,造成熱傷害的衝擊程度,比寒流低溫等還嚴重。
    2020/06/23 08:22
  • 日頭赤炎炎!台北飆37.6度 平109年以來最高溫

    天氣晴朗炎熱,根據中央氣象局觀測,台北測站今天出現攝氏37.6度,平台北測站今年以來最高溫紀錄。氣象局也持續針對11縣市發出高溫資訊。
    2020/06/22 15:13
  • 快訊/好熱! 9縣市防熱傷害、基隆37.6℃平20年紀錄

    太平洋高壓及西南風沉降影響,各地高溫炎熱,今天中午前後花蓮連續出現38度極端高溫的機率,台北盆地、南投、宜蘭也連幾日36℃,昨天基隆更達37.6℃,平了20年最熱紀錄,全台9縣市亮燈防熱傷害,提醒民眾要留意。
    2020/06/19 11:38
  • 熱翻天!台北飆37.6度 創今年以來最高溫

    根據中央氣象局觀測,今天花蓮富源中午飆出攝氏38.5度高溫,台北測站下午2時22分也有37.6度高溫,創下今年以來台北測站最高溫紀錄,也是今年以來人工測站最高溫紀錄。
    2020/06/17 15:21
  • 各地晴到多雲 花蓮上看38度高溫亮紅燈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各地為晴到多雲的天氣,高溫皆在攝氏33度以上,花蓮縱谷局部地區有可能出現38度以上的極端高溫,氣象局也發出紅色燈號示警,提醒民眾慎防熱傷害。
    2020/06/17 09:32
  • 全台高溫炎熱!小心「這個病」又再度找上門

    最近各地出現高溫炎熱,疫情趨緩後,戶外活動突然變多了。任何人都可能發生熱傷害,尤其6大高危險族群,更應該注意,帶您來看。
    2020/06/15 23:30
  • 天熱頭暈想吐!網激推「中暑神藥」灌下秒好

    邁入夏天,台灣連日高溫,北中南許多地區溫度皆破36度,中央氣象局也提醒民眾應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並且注意防曬、補充水分,預防熱傷害。不過炎熱的天氣下,待在冷氣房還是有可能中暑,有網友表示,她中午買完飯回家休息完突然頭暈噁心想吐、四肢冰冷,打給她老公說中暑,老公聞言立刻買了「中暑神藥」來解救她,她喝完後大讚真的有效,但也直呼「味道好可怕」,不少喝過的網友看到後紛紛跳出來激推神藥,更提供「好入口配方」。
    2020/05/06 14:25
  • 快訊/熱傷害男比女多2倍以上 主因忽略防曬

    台灣氣候高溫炎熱,衛福部統計發現今年目前共有1443人次發生熱傷害,其中男性高達1098人次、女性僅345人次,落差達兩倍以上,其中原因包含男性自認自己不容易中暑生病,另外還有男性比較不會戴遮陽帽、太陽眼鏡或是擦防曬乳,因此也提醒要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炎熱時段外出,並隨時關心中央氣象局高溫資訊預報。
    2019/08/29 09:13
  • 快訊/花東注意焚風! 北北基.桃.宜高溫將飆36度

    受到西南風沉降或焚風影響,氣象局針對花蓮縣縱谷、臺東縣發布高溫橙色燈號,提醒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另外針對北北基、桃園和宜蘭也發布黃色燈號,氣溫將飆到36度以上,建議民眾要減少戶外活動,多補充水分,慎防熱傷害。
    2019/08/10 11:09
  • 快訊/7月「熱傷害」就診人數 較去年增逾5成

    全台熱烘烘,衛幅部統計,今年7月截至12日,因為熱傷害就診就超過141人次,比去年同期成長超過5成,提醒民眾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盡量避免外出。
    2019/07/15 09:26
  • 極端高溫下工作 熱傷害風險提高 勞工應避暑

    今天(12日)真的是讓許多人熱到受不了,各地標出高溫最熱的地方在「臺東太麻里」出現39.3度,再來是臺北市37.4度,以及花蓮富源37度,極端高溫成常態。事實上從7月初至今(12日)止,就有7天達到35度以上,熱到讓人受不了,尤其是台電外線技術員,經常要在戶外工作,透過TVBS鏡頭,我們帶您來看看,這些經常在烈日下維修的台電人員,如何防中暑!
    2019/07/12 23:06
  • 夏天到!中暑想刮痧 中醫提醒「這件事」是大忌

    夏天到了,溫度越來越高,也更容易出現中暑狀況,光是上月全台因「熱傷害」就診案例竟高達45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3%。中醫師表示,一般來說中暑可以透過刮痧、拔罐來緩解不適症狀,但刮痧時也需要注意,除了要避免在有對流風的地方刮痧,刮痧後的30分鐘內也不能洗澡。
    2019/07/11 17:20
  • 熱死人小心中暑!熟記3要訣預防熱傷害!

    夏天高溫逼人,氣象局也警告未來一週仍然艷陽高照,上月(6月)全台因「熱傷害」就診案例竟高達45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3%。對此,國民健康署喊出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提醒民眾作好防護措施,避免大量流汗造成脫水症狀。
    2019/07/02 15:15
  • 快訊/六月逾450人「熱傷害」急診 醫:多喝水防中暑

    六月天氣熱,全台有452人因為「熱傷害」掛急診,相較去年六月392人,增加13%。醫生提醒,氣溫超過「熱36度」,就會開始有病患因為嚴重熱傷害送醫急救,包括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等等,建議要多喝水。另外,包括戶外工作者,小孩子都是高危險群,暑假不少人從事戶外活動,也要小心中暑。
    2019/07/02 09:29
  • 天氣晴朗炎熱 8縣市高溫恐達攝氏36度以上

    中央氣象局說,今天各地天氣仍然大致多雲到晴,天氣穩定。氣象局中午也針對新北市等8縣市發出高溫黃色燈號,高溫恐達攝氏36度以上。
    2019/06/18 13:01
  • 高溫暫停體能鑑測遭批 國防部:國軍不是草莓兵

    陸軍司令陳寶餘日前為避免新進官兵熱傷害,下令暫停體能鑑測遭網友批評,還親自與網友論戰。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今天呼籲,民眾勿拿片段資訊斷章取義,因為任何訓練都要循序漸進。
    2019/06/11 13:55
  • 夏季易出現「熱傷害」 中醫治療有效舒緩

    隨著天氣逐漸變熱,民眾可得多注意,避免一不小心體內機能失調,出現中暑、熱衰竭等熱傷害;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醫師簡士傑指出,在傳統中醫上,風、寒、暑、濕、燥、火等屬於外感六淫,本來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氣候或其他致病因素,引起人體機能失常因而出現疾病,也因此中暑邪又為夏季的主氣,與時令相當有關。
    2019/05/13 16:04
  • 暫停體測一週!傳因有陸軍發生熱傷害? 司令部回應了

    近日台灣各地溫度飆高,不過有陸軍官兵被爆出到國軍體能鑑測中心,進行三項體能鑑測時,不慎發生熱傷害,因此陸軍司令下令,要求全體陸軍下週禁止實施體能鑑測,違者將嚴懲;對此,陸軍司令部今(26日)澄清,內容並非屬實,也強調是因考量春夏交替之際,擔心官兵對天氣不適應,才暫停鑑測一週。
    2019/04/26 22:28
  • 快訊/好熱!氣溫飆36度悶熱如夏 明晚變天

    近來全台天氣悶熱,台北市在中午出現全台最高溫35.4度,創台北測站今年來最高溫紀錄。中央氣象局並對5個縣市發布高溫黃燈警訊,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台東縣,高雄市、屏東縣,都可能出現36℃以上高溫,提醒民眾注意防曬、注意熱傷害。
    2019/04/24 09:40
  • 首見4月高溫橙色燈號! 台東大武38.6度吹焚風

    受到西南風沉降影響,中央氣象局今天對台東發布高溫橙色燈號,台東大武地區吹焚風,室外溫度攝氏38.6度,是今年至今全台最高溫。
    2019/04/10 14:49
  • 超熱!今年首次高溫黃燈警戒 南台灣飆逾36度

    天氣晴朗炎熱,中央氣象局發布今年首次高溫資訊,高雄市、屏東縣、台南市都亮黃燈,高溫達攝氏36度,提醒民眾減少戶外活動及勞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
    2019/04/09 15:07
  • 好熱!台北飆出37度高溫 7縣市發布高溫警訊

    天氣高溫炎熱,中央氣象局今天觀測,台北測站出現攝氏37.0度高溫,氣象局也發布高溫資訊,提醒民眾注意。
    2018/09/04 13:26
  • 機坪飆破50度! 飛機修護員抗議爭「高溫假」

    高溫成為常態,在外頭工作的工人想要爭取高溫放假!像是飛機的修護員,除了要在機坪曝曬、水泥地吸熱還有忍受飛機廢氣,1個月3次飆破50度,今天和郵差以及工人一起站出來,希望勞動部做一個明確的高溫假規範,否則等到有人真的受到熱傷害就來不及了。
    2018/08/09 14:26
  • 戶外高溫工人熱衰竭頻傳 醫籲政府加強稽查

    天氣酷熱,在戶外工作的工人因熱衰竭送醫案件頻傳,台中甚至傳出同一人10天內兩度送醫。醫師朱柏齡質疑,這麼多工人熱到送醫,卻未見政府展開稽查行動,恐危及工人性命安全。
    2018/08/02 17:10
  • 高溫慎防熱傷害 別等口渴才喝水

    全台連日高溫,平均有超過10人次因熱傷害就醫。國健署建議,每天應喝足2000c.c的白開水,別等口渴才喝,若出現皮膚乾熱、無法流汗、頭暈等症狀,務必儘快就醫。
    2018/08/01 17:4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