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腫瘤擴散歐陽妮妮遺體搜尋Poodang抖陰張元植癌症惡化減肥金曲獎房仲美麗島電子報
  • 搜尋:

    排放 結果共2,043筆

  • COP26登場 歷屆氣候峰會結論與進度一覽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今天登場。這場重要峰會是自1995年以來,世界領袖第26度齊聚一堂,共同應對全球暖化的問題。
    2021/11/01 11:30
  • G20峰會重要共識一覽 涵蓋氣候變遷及稅務

    在羅馬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今天閉幕,各國領袖在氣候變遷、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重大稅務協議及全球經濟等議題上做了密集的討論。
    2021/11/01 11:24
  • 承諾暖化限制1.5度 G20喊「淨零碳排放」卻沒期限

    20國集團領袖今天承諾,要把全球平均氣溫增加控制在只比工業化以前的時代高出攝氏1.5度以內,不過針對實現淨零談碳排放,卻沒有設定明確期限。
    2021/11/01 08:49
  • 響應COP26 柯文哲力推2050淨零排放路徑

    氣候峰會(COP26)登場,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宣布推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推動住商、運輸、廢棄物3大部門深度減碳,並將淨零目標及路徑入法,預計於下會期前送議會審議。
    2021/10/31 15:36
  • G20峰會羅馬登場! 稅改達協議、減碳卻吵不停

    G20峰會30日在羅馬登場,這是兩年來會員國領袖首度實體聚會,會上領袖們也正式為全球一項稅改協議背書,支持對跨國企業徵收最低15%企業稅。然而一談到要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溫室氣體目標,卻又各說各話吵翻天。
    2021/10/31 14:35
  • 4石油企業執行長 聽證會拷問 拒認傳錯誤氣候訊息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石化業就佔了1/3,綠色和平組織發現,石油公司為了維護企業利益,刻意傳播關於氣候變遷的錯誤訊息,企圖削弱政府氣候政策的力道。美國國會召開聽證會,4家大型石油公司雪佛龍、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和殼牌石油的執行長,透過視訊聽證,議員對他們連番拷問,希望能複製26年前,香菸業者在聽證會上公然說謊、重創企業形象的效果;但這4位執行長都是備而來,都表示重視氣候變遷,但卻不願做出支持氣候政策的承諾。
    2021/10/29 20:00
  • 暖化限制1.5度以下!G20與氣候峰會盼達減排目標

    在全球各地陸續經歷洪水、森林大火等極端天氣肆虐之下,周六起在羅馬召開的兩天G20峰會,就需要為周日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的全球氣候峰會做好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緩解氣候暖化問題,就成為重中之重。但身為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中國大陸國家主席卻是兩個峰會都不親身參與。目前峰會公報草稿顯示,各國有意將全球暖化的溫度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但對溫室氣體排放歸零的時限,尚未有共識。但氣候變遷造成的環境惡化共業,全球人民都得共同承擔。
    2021/10/29 20:00
  • 減碳良藥還是環保贖罪券? 碳補償機制爭議性大

    在COP26會議前夕,澳洲等國紛紛提出淨零碳排的承諾,其實不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都不可能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零,達成目標的方式就是採用所謂的碳補償,替代性抵銷排放的二氧化碳。但目前全球沒有完善的相關法規和交易機制,有專家警告,市場上越炒越熱的碳補償,恐怕淪為環保洗白的工具。
    2021/10/29 12:30
  • Jaugar F-Pace SVR狂爆V8聲浪 德哥只給四個字

    隨著汽車排放環保法規越趨嚴格,傳統的大排氣量多缸引擎已經逐漸變少,不過還是有許多性能迷偏愛像徵性能的V8引擎,這次《地球黃金線》就帶來擁有5.0升V8機械增壓汽油引擎的Jaugar F-Pace SVR,其獨特又猛爆的排氣聲浪讓一向熱血的達人葉明德說,當F-Pace SVR從車庫駛出,這畫面只能給四個字「猛虎出閘」!
    2021/10/28 10:43
  • 減碳不足!世紀末恐升溫2.7度.青年焦慮未來

    人類活動正在加速破壞生態,佛州今年爆發海牛大量死亡,原因是水源汙染導致海草短缺;另一方面,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導致極端氣候事件頻繁上演,光是美國東到西,就面臨暴雨、龍捲風、風暴等威脅。一項萬人調查發現,有許多年輕人正在經歷「氣候焦慮」,其中,高達75%對於未來感到不安,超過一半認為人類最終會走向滅亡。隨著月底氣候峰會到來,煤炭依賴程度高的澳洲宣布將提高2030年的減碳承諾到35%,但相對他國比例仍偏低;有科學家便發明世界唯一專利能儲存熱能的磚塊,預計為能源轉型提供助力。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依照各國目前減排承諾走,全球將走向升溫2.7度的道路,呼籲各國在峰會上提出更具體計畫。
    2021/10/27 19:47
  • 全球暖化荷蘭首當其衝 沿岸海平面恐上升2公尺

    荷蘭是世上地勢最低的國家之一,當地氣象學家今天警告,全球暖化影響下,荷蘭沿岸海平面上升幅度恐比最初預測要高得多,到了本世紀末最多可能上升2公尺。
    2021/10/26 15:47
  • 大陸本土疫情燒!多地暫停跨省旅遊 北京冬奧恐受影響?

    中國大陸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北京、內蒙古、貴州、甘肅,及寧夏因出現中高風險地區,因此宣布暫停跨省旅遊,原計畫前往寧夏進行採訪的TVBS特派記者,也臨時收到取消通知。TVBS北京特派陳韻雯今(26日)於《FOCUS全球焦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大陸針對長途跨省旅遊提出兩大措施,第一,嚴格執行跨省旅遊經營活動熔斷機制;第二,暫停經營旅遊專列業務。而冬季奧運即將迎來倒數百日,因此北京政府也十分擔憂若疫情未能盡快抑制,活動會因此受到影響。」 另外,大陸24日發布「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定在2025年時,二氧化碳排放要較2020年下降18%;且到2030年和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須分別達到25%及80%。陳韻雯說明「先前多地區拉閘限電就是為了嚴格實施能耗雙控政策,現在明定源政策目標,勢必為讓許多高耗能產業減產、出走,或轉型成為綠色能源產業。」
    2021/10/26 14:14
  • 人均7.2噸!大馬降低碳排面臨考驗 胡逸山:啟動可再生能源減少依靠柴油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即將於下周在蘇格蘭舉行,近期馬來西亞總理依斯邁沙比里也喊出,2030年時馬來西亞的碳排放量將降低至45%目標,但根據聯合國公佈的報告顯示,馬來西亞的碳排放成長率自1990年以來快速飆升,人均碳排放量達7.2噸,位居世界第26位,所以這項決策可謂困難重重。今(25)日邀請到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和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資深研究學者胡逸山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在八零九零年代馬來西亞經濟迅速成長,變成工業化國家,工廠林立促使大量發電需求,且馬來西亞主要以柴油發電,所以碳排放量偏高,加上馬來西亞是熱帶國家,民眾時常需要開冷氣,因而消耗大量電力,帶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熱帶雨林在過去被大量砍伐,改種經濟作物,導致馬來西亞的人均碳排比世界工廠中國大陸4.6噸多。
    2021/10/25 14:58
  • 跟上世界趨勢 沙烏地阿拉伯:2060淨零碳排

    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儲23日表示,沙國設定在2060年達成淨零碳排,計劃每年減少將近2億8千萬噸的碳排放,是先前目標的兩倍之多。
    2021/10/25 14:55
  • 氣候變遷因應之道 以色列定為「國安」優先事項

    以色列總理班奈特今天宣布,打擊氣候變遷為攸關「國安」的優先要務,並保證「加快」綠能的投資。
    2021/10/25 09:32
  • 氣候變遷嚴重 聯合國籲COP26峰會應避免失敗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今天表示,目前氣候的情況,像是(拿到)「開往災難的單程票」,並強調在格拉斯哥舉辦的氣候峰會COP26有必要「避免失敗」。
    2021/10/22 12:00
  • 減碳救地球!南韓斥資8兆推綠色新政 楊虔豪:10年要達成目標「困難多」

    面對世界氣候變遷,南韓總統文在寅18日宣布,將提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並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此外,南韓政府也承諾要斥資8兆韓元推行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透過可再生能源投資讓經濟復甦。TVBS韓國特約記者楊虔豪今(21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詹舒涵線上訪問表示,「南韓政府要在10年內達成新建立的目標可謂困難重重,首先南韓是重工業發達的國家,鋼鐵產業在排放量比重較大,儘管當地鋼鐵產業能源使用效率是世界最高水準,且國內各大集團也在進行氫能合作,但在氫能還原技術還沒完整被開發前,鋼鐵產業沒有替代方案來實現大規模減碳目標,此外,按照計畫,南韓往後的火力發電將減少朝向再生能源發展,所以提升地熱、太陽能、風力發電是很大課題,現在南韓面臨的不只是尖端技術沒有成熟,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和供電網也沒有完整建立,最重要的是城鄉不平等導致民眾對再生能源設施反彈。」 另外,據傳台積電宣布要去日本設廠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將補助一半投資額,引發南韓不滿,而先前美國要求三星和台積電交出被視為商業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等數據,對此楊虔豪也在南韓經濟政策記者會上詢問到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專務安基鉉,安基鉉表示「有兩個問題需要煩惱,第一、顧客情報,第二、經營上的機密資訊,若要在尚無安全裝置提防的情況下,把相關資訊交給美國,未來勢必會發生嚴重問題。」楊虔豪補充道「南韓對台積電赴日設廠感到危機,並稱這是『半導體的美日台同盟』,呼籲南韓政府要趕快出面解決問題,而安基鉉則是表明,機密情報不能冒然提供,否則不僅違法,還會牽動市場秩序。」
    2021/10/21 15:11
  • 非洲冰川20年內消失 估1.18億人受洪患.乾旱威脅

    非洲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佔全球4%,卻要面臨氣候變遷下嚴重的代價。聯合國最新報告表示,在全球暖化下,非洲僅有的3座冰川恐在20年內消失,屆時1.18億貧困人口將面臨嚴重災情。而隨著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11月即將在蘇格蘭舉行,各國都積極爭取在減碳上能有所進展。英國召開全球投資峰會,吸引前200大企業家投資綠能技術發展;印尼也宣布將投入再生能源發展,以達成2060年碳中和承諾。
    2021/10/20 19:56
  • 大改Superb將配同級最大螢幕 福斯集團最終世代引擎偕同共演

    雖然Škoda品牌正將重心轉往電動車市場,目前正積極準備品牌首款純電動跑旅Enyaq Coupé iV發表前動態路試。不過,並不代表捷克品牌將會放棄現有產品線更新,2021年3月時就已透露新世代Superb將會於2023年時現身亮相,現在更有消息傳出,屆時Superb將會導入以Enyaq iV的13吋螢幕更大,直逼業界最大的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顯示幕,並且將會以福斯集團最後一個世代、符合Euro 7排放規範的內燃機引擎作為動力心臟。
    2021/10/19 09:00
  • 台製三款電動車亮相! 推小型SUV親民價搶市

    隨著世界國國紛紛喊出2050淨零碳排放的目標,電動車已經成為未來趨勢,鴻海集團與裕隆攜手,打造三款本土電動車,除了有一般家庭的小型SUV、頂級純電轎車之外,還有另一款電動巴士,全程概念設計製造都在台灣,零組件也有超過一半由台灣供應商提供,也讓台灣的電動車市場,突破新的里程碑。
    2021/10/18 22:47
  • 救地球!COP26會議在蘇格蘭舉行 葉欣誠:檢視「碳排承諾」的重要會議

    全球氣候變遷越來越嚴重,各地接連發生不曾遇過的天災,而11月1日在蘇格蘭將舉辦一場非常重要的COP26會議,預計有兩百位全球領袖參加,面臨現今嚴峻的氣候,到時各國領袖必會有激烈討論。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今(18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詹舒涵線上訪問表示,「COP26會議非常重要,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的締約國會議,距離2015年的巴黎協定,各國所提出的承諾自2016年生效後已經過了5年,如今各國需要重整現在達成的狀況,並在會議上提出新的NDC,即所謂的『國家認為自己可以減碳的貢獻量』,再由各國加總後檢視是否在升溫不要超過1.5~2度c內,此外,先前富有國家承諾每年提供1000億氣候基金也沒有兌現,到時會議中,『減碳』和『資金』將會成為重要檢討項目。」 葉欣誠補充「這次的會議和2015年的巴黎協定比較不同的是,過去一年已經有不少碳排放大國宣布要執行『碳中和』、『淨零碳排』,所以不用擔心COP26會議沒有結論,而這次主要的挑戰是,各國提出來繳交的目標是否達成,若和原本承諾的目標有落差,勢必將會進行激烈的辯論。」
    2021/10/18 16:24
  • 岸田文雄訪福島核電廠 稱廢水排放不能拖

    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馬不停蹄,周六才前往311災區視察,周日則是到訪福島第一核電廠。
    2021/10/18 16:11
  • 上任後首訪福島 岸田文雄:2023排核廢水不可拖延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任後首度前往東日本,視察福島核電廠,並強調2023年排放核廢水的計畫,不可以再延遲,只是這趟去福島視察,也讓岸田文雄無法前往出席靖國神社的秋祭,岸田文雄只獻上了供品,但是仍引發大陸和南韓的強烈反彈。
    2021/10/18 14:22
  • 一滴油都不吃能跑多遠? Toyota未來:1,360公里沒問題!

    以日語「未來」命名,Mirai代表的是Toyota面對零排放未來所採行的另一種解決方案,使用氫燃料電池電動車設計,一方面具有與傳統汽車相同的能源補充速度,另一方面與BEV純電動車相同,都有著零排放行駛優勢。而且,Mirai近日更透過以5分鐘補充氫燃料行駛845英里 (約1,359.89公里) 的成績,刷新氫燃料電池電動車單次補充燃料行駛距離最長的金氏世界紀錄,也為氫燃料電池打下能源補充效率、零排放與續航力三贏的成功印象。
    2021/10/12 14:51
  • 美中緊張能抗氣候變遷? 兩國爭第一反有助益

    全球對抗氣候變遷能量滿滿,但若少了中國與美國參與,也是枉然。美中溫室氣體排放量合計占全球一半以上,但兩國相處卻不融洽。
    2021/10/11 17:0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