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崇哲(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台灣銀行家》雜誌總編輯)
【台灣銀行家】自純網銀(Neo-Bank)這個名號在2016年於英國問世以來,開展了世人對於新型態金融的期待,整合其他種種科技創新,讓金融科技被標誌為金融產業近10年來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純網銀運用數位通路與客戶互動,減少了人事及辦公室成本。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和社群平台的普及,這些機構不僅迅速擴張,更被視為挑戰傳統銀行的「Challenger Bank」,預期將顛覆傳統銀行的市場地位,為金融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服務體驗。
 
只是,儘管有全球疫情導致遠距金融服務需求大增的助攻,但就結果而論,純網銀的業務雖然還是持續發展,但傳統銀行卻絲毫不見衰退之勢。相對地,這些傳統銀行藉由快速提供網路與手機服務介面,有效模糊了純網銀所具備的優勢,更經由原本的顧客數據應用,提高了市場競爭性與獲利能力,讓純網銀的客戶被限制於資產仍有待累積的年輕網路族群,也約制了純網銀的發展速度。
而加密貨幣的發展也同樣與原始預期的發展願景有所落差。在金融科技的世界中,原本期望利用去中心化科技來擺脫政府的桎梏,讓交易可以回歸貨幣計價的本質,不再受到通貨膨脹、匯率等貨幣市場面的起伏干擾。但最新的發展結果卻是,不僅各種加密貨幣成為資本市場的投資標的,價格的起伏對照貴金屬更是不遑多讓,再加上時有所聞的造假、倒閉以及欺詐,更打擊了當時承諾的中立穩定,讓監管的必要性反而成為加密貨幣市場各方的共識之一。
 至於造成這些落差的原因,首要還是低估了傳統銀行的反應能力,它們延攬了科技人才,用最快的速度改造原有的服務流程,提供線上服務,提升了數位服務的便利性。除此之外,金融產業本身的特性更是關鍵,因為信任無價,一張銀行執業的特許執照是包括對資本額、法令監管的遵守、顧客與社會風評等等的保證,還有銀行公會所訂產業營業規範的依循,在在都形塑出傳統銀行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更塑造出金融習慣,也仍是金融科技公司難以一時取代的信任門檻。
因此,當傳統銀行挺過挑戰,而且更見堅毅之時,金融科技的下一步發展究竟該何去何從?除了與傳統銀行更緊密的結合,讓信任與技術能夠互為表裡,共同發揮之外,回歸當時標榜推動普惠金融的初心,也應是可行方向。畢竟,在金融科技發展之初,很大的宣稱是純網銀要服務傳統銀行在風險考量下的缺口,讓更多消費者可以取得金融之便。只是,當消費者過於容易取得信用,甚至演化出「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把它稱為新型支付工具時,金融科技的普惠只是讓更多金融弱勢者承擔更多的債務、支付更多的利息,在一時的消費滿足外,付出更高的代價。真心期望,讓普惠金融理想可以藉由金融科技落實於更多弱勢者身上,不是更多協助舉債花錢的金融科技,而是可以幫助消費者存錢,甚至還錢的金融科技,才應是下一波金融科技應有的發展方向。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台灣銀行家】自純網銀(Neo-Bank)這個名號在2016年於英國問世以來,開展了世人對於新型態金融的期待,整合其他種種科技創新,讓金融科技被標誌為金融產業近10年來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純網銀運用數位通路與客戶互動,減少了人事及辦公室成本。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和社群平台的普及,這些機構不僅迅速擴張,更被視為挑戰傳統銀行的「Challenger Bank」,預期將顛覆傳統銀行的市場地位,為金融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服務體驗。
只是,儘管有全球疫情導致遠距金融服務需求大增的助攻,但就結果而論,純網銀的業務雖然還是持續發展,但傳統銀行卻絲毫不見衰退之勢。相對地,這些傳統銀行藉由快速提供網路與手機服務介面,有效模糊了純網銀所具備的優勢,更經由原本的顧客數據應用,提高了市場競爭性與獲利能力,讓純網銀的客戶被限制於資產仍有待累積的年輕網路族群,也約制了純網銀的發展速度。
而加密貨幣的發展也同樣與原始預期的發展願景有所落差。在金融科技的世界中,原本期望利用去中心化科技來擺脫政府的桎梏,讓交易可以回歸貨幣計價的本質,不再受到通貨膨脹、匯率等貨幣市場面的起伏干擾。但最新的發展結果卻是,不僅各種加密貨幣成為資本市場的投資標的,價格的起伏對照貴金屬更是不遑多讓,再加上時有所聞的造假、倒閉以及欺詐,更打擊了當時承諾的中立穩定,讓監管的必要性反而成為加密貨幣市場各方的共識之一。
因此,當傳統銀行挺過挑戰,而且更見堅毅之時,金融科技的下一步發展究竟該何去何從?除了與傳統銀行更緊密的結合,讓信任與技術能夠互為表裡,共同發揮之外,回歸當時標榜推動普惠金融的初心,也應是可行方向。畢竟,在金融科技發展之初,很大的宣稱是純網銀要服務傳統銀行在風險考量下的缺口,讓更多消費者可以取得金融之便。只是,當消費者過於容易取得信用,甚至演化出「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把它稱為新型支付工具時,金融科技的普惠只是讓更多金融弱勢者承擔更多的債務、支付更多的利息,在一時的消費滿足外,付出更高的代價。真心期望,讓普惠金融理想可以藉由金融科技落實於更多弱勢者身上,不是更多協助舉債花錢的金融科技,而是可以幫助消費者存錢,甚至還錢的金融科技,才應是下一波金融科技應有的發展方向。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