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世界投資者週」論壇啟動 揭櫫房產業、金融業新趨勢

作者 台灣銀行家 責任編輯 汪奕嘉 報導
發佈時間:2022/11/19 15:32
最後更新時間:2022/11/19 15:32
台灣商辦主要購買者大多為穩定租金收益的保險公司、投資公司。(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台灣商辦主要購買者大多為穩定租金收益的保險公司、投資公司。(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整理:高永謀

【台灣銀行家】世界投資者週活動由IOSCO主導策劃,舉辦一系列活動與研討會,今年更揭櫫台灣房地產、金融產業的未來趨勢,藉此提升金融從業人員的財經素養,並加強投資者的教育及保護意識。

 

由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IOSCO)策劃的「世界投資者週」(World Investor Week, WIW),今年在台灣的論壇中,由信義全球資產副總經理歐人彰主講「後疫情時代的商業地產投資展望」,與由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主講「全球退休基金在ESG和氣候變遷之投資策略趨勢與案例分享」,不僅揭櫫台灣房地產、金融產業的未來趨勢,也為從業者與投資者提供最剴切的建言。

頂級商辦已成開發重點

「依用途不同,商業地產可分為辦公大樓、工業物業、零售物業與多戶住宅等4大類。」歐人彰指出,在2022年,台灣商辦、廠辦交易熱絡,大型商辦的主要購買者,為期待獲取穩定租金收益的保險公司、投資公司,「但房地產產業已有下修趨勢,如央行總裁楊金龍所說,若能軟著陸,將是最佳狀態。」
 

台灣商業地產交易量,每年平均約新台幣9,200億元;其中,商住土地交易量最高,約6,300億元,廠房、工業用地交易量約1,600億元,商辦、廠辦交易量約1,300億元。歐人彰直言,台灣產業兩樣情,製造業欣欣向榮,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遊、飯店、通路產業備受挑戰,「如今,疫情管制趨緩,這些產業可望出現新局,而在台積電設廠激勵下,百貨業紛紛搶進高雄市。」

近年來,台北市、台中市是台灣商辦兩大交易熱區,頂級商辦現已成建商的開發重點。2022年年初,中國人壽以總價新台幣120.5億元,購買台中市七期重劃區市政核心大樓,創台中市商辦新高價,讓台中市商辦市場注目度倍增。

「台北市商辦、廠辦收益相當穩定,向為高資產人士投資時最愛的商品之一。目前,企業最愛內湖區的商辦、廠辦。」歐人彰表示,內湖科學園區內的商辦,總價新台幣6千萬元到1億元之間的物件,因自用、投資兩相宜,交易最是熱絡,但新供給已頗為稀缺,空置率維持低檔,僅約4%。

台北市約有2萬坪基地將改建為豪宅。(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在台北市,疫情重創旅宿業,約有2萬坪基地,將改建為豪宅。」歐人彰坦承,台北市房價已然見頂,看壞者比看好者還多,而土地交易是住宅市場的先行指標,從2016年到2022年第2季,在產業聚落擴大的帶動下,土地交易熱絡的新竹、台南、台中、高雄等縣市,房價都上漲超過50%。

未來5年,台北市商辦、廠辦新增供給量,可望超過60萬坪,近半數新增物件,集中在南港區。但歐人彰分析,受制於金管會規定的最低收益率,保險業者未來投資標的必將遠離都會核心區,而其早期取得的低租金物業,日後勢必調漲租金,以配合政府政策。

高資產族群鍾情不動產

 
「未來,許多專家認為經濟景氣將下修,而投資者對不動產的信心,優於股市;土地、辦公室投資,可望成為主流。」歐人彰觀察,高資產族群投資商業地產的比例,正逐年穩定提升。他們有些人著眼於商業地產便於資產配置、傳承,還可分散投資風險,有些人則希望切入危老建築的都更商機。

當下,美國、歐洲國家皆飽受高通膨之苦,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年增率相對緩和,預估明年可降至2%。在市場內需未銳減,且有央行嚴格把關下,與波動性較高的股市相較,房地產市場風險仍穩定、可期。

不過,歐人彰提醒,隨著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陸續升息,台灣央行也將再度升息,並以高價住宅限貸、選擇性信用管制、將購地貸款成數下修至5成等行政措施,管控房地產市場。除此,台灣經濟仍高度依賴美國、中國,既要留心美國的升息效應,又要提防遭中國的房市泡沫化危機波及。

中美貿易競爭導致全球經濟放緩。(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因美國、中國貿易競爭,導致全球化速度放緩、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台灣是受益者之一。」歐人彰分析,自2019年起,海外台商回鄉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9,000億元,堪稱多點開花,投資額較高的縣市,包括中部的台中市、彰化縣,與南部的台南市、高雄市,「北台灣已無寬闊、方正的土地,可供建廠。」

展望未來,隨著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漸成全球企業共識,根據調查,越來越多企業願意多付7%到10%的租金,進駐綠建築辦公室。歐人彰評估,綠建築、非核心區、另類物件(倉儲中心、數據中心)等,將成商業地產投資的新寵,而飯店、旅館也將從谷底反彈。
 

各大國皆強化ESG投資

「全球與ESG相關的投資資產,規模正持續增加中。」王儷玲指出,根據永續投資論壇(Sustainable Investment Forum, SIF)調查,在過去15年,永續責任投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資產成長25.6%,截至2022年8月,全球參與ESG認證的機構已達5,132家,總資產達121.3兆美元,「根據Bloomberg估算,到了2025年,ESG資產將占全球總管理資產的三分之一。」

當下,退休基金、主權基金、保險基金,是ESG投資的三大貢獻者。王儷玲強調,股票、債券還是主流投資商品,ESG投資現仍屬另類投資;而在世界各主要國家中,美國、瑞士、加拿大等國的ESG投資成長最迅速,許多確定提撥制(Defined Contribution, DC)的退休基金,都已增加ESG資產的投資比例。

「日本GPIF退休基金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退休基金,現已與10家銀行、3家政府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擴大ESG發展債券投資。」王儷玲表示,日本GPIF退休基金投資綠色債券、社會永續債券約4,400億日圓,追蹤ESG指數資產約10.6兆日圓,若計算落實ESG整合策略的資產,則高達151兆日圓,「更建立ESG指數發布系統,與ESG指數輸入與分析系統。」

王儷玲再以挪威GPFG主權基金為例,說明其為歐洲最大的退休基金,也是全球最大的主權基金,總資產超過1.3兆美元,「自2010年以降,其與環境相關的投資,年化報酬率為10.4%;而自2021年迄今,與環境相關的股權投資,報酬率為21.6%。」

值得關注的是,國外退休基金投資越來越多元化,投資標的包括森林、綠建築、再生能源、永續債券、綠色債券、社會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等,挪威GPFG主權基金則投資低碳能源、替代能源、自然資源管理公司等。

台灣應打造ESG生態系

「國際標竿保險機構現採用的永續投資策略,包括設置永續長,或成立永續委員會,並參考MSCIESG評級,訂定不可投資標準。」王儷玲觀察,這些保險機構多半透過自有模型與專門衡量特定資產的工具,進行風險評估。

例如,安聯集團在2020年的投資,約21%為包括再生能源的另類投資,採用MSCI ESG評級為投資依據,不投資排名後10%的商品,而與ESG相關的投資金額,為393億歐元。而蘇黎世保險2021年的投資,與環境相關者約51.1億美元,協助降低46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除此,越來越多國家基金、政府投資基金與私募基金投資ESG相關商品,如澳洲政府與若干英國私募基金。王儷玲建議,台灣的退休基金應借鏡先進國家的經驗,在自主投資部位,可增加ESG商品投資比例,或透過委外投資,參與ESG投資,並導入科技化模型,篩選投資標的,建立ESG商品篩選機制、評分模型,以AI解決ESG資料問題。

王儷玲提醒,PRI投資機構現多半使用AI技術,評估企業的創新、領導、治理,與對社會、環境是否友善,篩選出具長期投資價值、低波動性的ESG投資標的,「除此,越來越多專業機構提供ESG評級,讓投資者得以篩選商品,如Sensefolio便可提供全球20,000多家公司評級。」

「台灣的ESG投資,還有寬廣的進步空間。」王儷玲認為,台灣政府應訂定ESG產品的分類標準與揭露法規,建立ESG商品的認證制度,以期與國際接軌,「也應致力整合ESG相關資源、強化第三方ESG資料庫應用,補足ESG資料庫之不足,並將資料庫蒐集對象擴及中小企業。」

「台灣應引領退休、保險、共同基金,擴大投資ESG項目,並鼓勵更多元的ESG商品創新。」王儷玲呼籲,政府、企業、學術界三方應通力合作,發揮影響力,打造更完整的台灣ESG永續生態系!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財經要聞

台灣銀行家月刊

#美國#中國#台積電#投資#金融#台灣銀行家#房地產#ESG#台灣房價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台灣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71

0.0779

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