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舒婷
【台灣銀行家】低薪、高房價、職場環境惡劣等壓力續增,讓時下年輕人競相投入台股或ETF等投資管道。學習投資理財管道五花八門,唯有不投機、勤做功課,才能將投資知識化為自己的養分。
俗話說「年輕就是本錢」,在投資的路途上,這句話就是年輕投資人最強的利器,年輕人投入在市場的時間相對長,越早學會投資,對自己越有利。此外,近年來低薪、高房價、職場環境惡劣等壓力續增,讓時下的年輕人認為,要像父母那一代安穩當上班族直到退休的模式已不合時宜,「學會投資」是不可或缺的技能,於是越來越多年輕人與小資族投入股票或ETF、期貨、加密貨幣等風險性資產。
投資成本降低 小資族對台股熱情升溫
以近年表現優異的台股來說,由於電子下單系統越來越便捷,而且盤中零股交易、定期定額扣款等措施陸續開放,投資成本降低,吸引年輕人爭相投入。根據證交所統計,截至2021年10月底,台股總開戶數超過1,191萬人,持續創下歷史新高,而且30歲以下新開戶數大幅攀升,2021年3月到10月成長了23萬人,是所有年齡層中增加人數最多的。另外,11月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增加至39.96億元,比2020年12月底的21.84億元大幅增長83%,更是自2017年1月以來新高,顯見小資族對台股的熱情升溫。
「價值投資」奉為圭臬 林威宇開YouTube頻道大紅
現年31歲的林威宇,是外人眼中的資優生,從師大附中一路讀到臺大土木系所,雖然不是財經科班出身,但基於對投資的熱愛,一畢業就加入某知名基本面分析網站擔任產品經理,現在也擔任美好金融(前身為大慶證券)行銷顧問。
他縱橫股市10多年,始終將「價值投資」奉為圭臬,又與另一位理念相同的臺大經濟系學弟黃靖堯共同成立「威宇&阿堯」YouTube財經頻道,從如何評價股票的估值、推薦給投資人的書單到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公司股東會、美國Game Stop史詩級軋空等財經時事,都能以流暢通俗的文字來剖析,如今已累積2.23萬人訂閱,影片最高瀏覽次數達4.7萬次。
林威宇起初對股票產生興趣,是受到大學同學的影響。大三時,他聽聞一位同學透過股票累積了近200萬元的身家,對投資的興趣因而被激發,大學畢業時就將全台灣共3、400本基本面分析的中文書都讀完,之後又開始涉獵原文書,求知若渴地將巴菲特、彼得林區、科思托藍尼等大師的投資知識化為自己的養分。
如今他對基本面與產業分析的功力已足夠深厚,他認為台灣的財經書籍出書門檻低,因此已不看台灣作者的書,身邊許多投資圈的同好都會分享值得閱讀的原文書、國外論文,成為他重要的學習管道之一。
身為網路原生世代,林威宇也善用網路資訊。他追蹤賽思˙卡拉曼(Seth Klarman)、喬伊˙葛林布雷(Joel Greenblatt)、馬丁˙惠特曼(Martin Whitman)、彼得˙提爾(Peter Thiel)等投資大師的推特與Podcast;這些大師也不時會分享口袋書單,這又成為他延伸閱讀的選項。
他也勤於做筆記,且會盡量把筆記分享到臉書上,理由是私下做的筆記通常不會太嚴謹,強迫自己以通順易懂的語言來詮釋自己所學,並觀察網友的回應,進一步省思自己的想法是否還有待修正之處。
踏上存股之路 存股族Hsins每月買進0050
在投資部位中,除了最保守的存款、短年期的意外險外,她每月都會買進0050(台灣50)。2020年她曾在親友建議下買進1張華航,但後來股價走勢不如預期,賠7%出場。雖然她停損得夠快,但對一個薪水仍不高的社會新鮮人而言,7%虧損已相當「有感」。Hsins體會到,自己難以承受超過5%的震盪幅度,而且在疫情肆虐期間,WFH(在家上班)大行其道,有一位與她同年的友人時常一邊WFH、一邊當沖航運股,不僅上班時心不在焉,都在盯盤,最後還賠了10幾萬元,因而懊悔不已。
「朋友的經驗提醒了我,投資不該是這麼冒險的行為。」她認為與其在買進股票後,每天心裡七上八下,還不如細水長流,穩健賺錢。她比較過Dcard、財經網紅所提供的資訊後,決定踏上存股之路,並持續關注波動相對低的金融股。
2020年11月開始,她每月挪用約5,000到6,000元來買0050,2021年8月見兆豐金跌到相對低點,便買進一張,「小銀行雖然便宜,但吸引力不如大型金控,富邦金、國泰金對我來說價格有點高,之後如果跌到比較便宜的價位,也會考慮。」Hsins與一般年輕女性無異,會適度犒賞自己,也喜愛購物,在要求自己存股後,無謂的開銷減少了,經濟能力也更有餘裕。
除了股市外,近年崛起的加密貨幣也受到年輕人青睞,除了最具代表性的比特幣、以太幣、幣安幣外,之後又有瑞波幣、狗狗幣(多吉幣)、魷魚幣等新產品接連冒出來,24小時皆可在全球平台上交易,如今有多家知名跨國企業(如特斯拉、萬事達卡)將加密貨幣視為重要投資管道之一,但加密貨幣猶如「過山車」的暴漲暴跌行情讓不少人被「割韭菜」,也有人因此致富。
 鑽研加密貨幣 陳冠良湊足買房基金
32歲的國際刑警陳冠良屬於後者。由於工作的關係,他時常接觸透過加密貨幣來洗錢或淘金的罪犯,並研究國外的幣安、台灣的Maicoin等加密貨幣交易所,之後開始買賣各種加密貨幣,2021年9月將手中所有部位獲利了結,獲利上百萬元,成為他的買房基金。
他汲取資訊的重要平台,包括許多加密幣玩家都在追蹤的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的推特,以及在幣圈最受歡迎的Telegram,上面有無數相關群組,他一週至少登入3次;現今Discord上也有越來越多討論加密幣的聊天室,他相對少使用,但當市場變動劇烈時,會上去看看大家的看法。
陳冠良投資迄今都是獲利出場,他謙稱自己的運氣還不錯,主要是看各種加密幣的K線圖來操作,也會留意分析其走勢的YouTuber影片,但經過長久觀察後,發現YouTuber幾乎都是事後諸葛,也沒人預知2020年5月19日、12月上旬的幣災。有鑑於「幣圈一天,人間一年」,一個交易日下修20%至30%本來是常態,為了走得更長遠,他考慮之後要定期定額投入。
在資訊氾濫的數位時代中,各種網路通訊平台百花齊放,投資人究竟該如何從中汲取有用的知識與資訊,淬鍊為自己的心法?從上述3位年輕投資人的分享,可以確認一件事:不管是初學者或老鳥,都應該不斷思辨、學著「找碴」,在過程中建立正確的觀念,以免自己在網路或媒體片面資訊的影響下就開了槓桿或搶短、當沖,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
「除非對幣圈有足夠的信仰,否則不要為了賺快錢而貿然投入。」陳冠良提醒,一般玩家會覺得新聞媒體、臉書、Instagram上的訊息都不夠快,但換個角度來說,正因為幣圈如此變幻莫測,投資人的情緒起伏特別大,導致加密幣比傳統金融商品容易陷入「多殺多」的瓶頸。
相信可靠紀錄 不建議靠當沖賺錢
林威宇建議,不論是透過什麼學習管道,大原則就是「相信有可靠紀錄的人」,像是巴菲特及上述投資大師的部位都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揭露,其績效與投資心法是經得起驗證的,他們的社群網站或Podcast就值得追蹤。
他也指出,想開槓桿的話,事先要想好下檔支撐,但盡量不要槓桿操作因為題材正熱而被炒上去的股票。至於某些投資人視為「無本生意」的當沖,以機率而言,並不是好的選項,尤其是散戶,想透過當沖來長期賺錢的話,幾乎沒有優勢可言,不建議採取此道。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