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昨天舉行理監事會,宣布利率「連六凍」,維持在1.125%的歷史低點,不過再次對房市出手、加碼選擇性信用管制,展現央行對於健全房市的決心與態度。
儘管台灣經濟穩健成長,COVID-19疫情仍有不確定性、美國聯準會最快可能在11月開始縮減購債,以及市場憂心通膨升溫,這些都將影響台灣景氣回溫的腳步。
央行總裁楊金龍昨天也談論對於通膨、房市、美國聯準會政策轉變等看法。以下是楊金龍在理監事會議會後記者會上,回答媒體的8個關鍵問答。
問: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對8縣市加碼,是看到什麼數據或現象?
答:根據聯徵中心資料,今年6月底,有兩筆房貸的自然人,住宅擔保品坐落在六都加上新竹縣市比重達到82.6%,也就是說,持有第二屋且有房貸者大多落在六都與新竹縣市,央行因此微調選擇性信用管制,對寬限期做出限制,但沒有調整成數規範,這部分回歸銀行評估。
問:央行再次出手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是不是看到市場依舊有炒作風氣?
答:這次政策微調不是因為炒房,新增規範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方面,是為了提醒民眾注意財務槓桿。
購地貸款也不是炒房問題,我們看到建築融資成長率較高,且主要來自購地貸款;如果土地交易熱絡,會導致地價上漲,進一步推動房價走揚,我們不希望信用資源太過集中房地產,因此也不希望購地信用貸款過度擴大。
問:台灣有沒有通膨的壓力?
答:今年因為全球需求回溫,原油等原物料價格上漲加上低基期因素,也讓台灣面臨輸入性通膨壓力,今年1到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64%,其中油價、運輸費用還有8月颱風來襲,3因素加總對前8月物價影響貢獻度有62%,不過運輸費用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今年物價水準雖然下半年較高,不過應該是短暫性現象,預期今年全年CPI為1.7%、核心CPI在1.17%,明年CPI跟核心CPI都會降回到0.92%,仍是非常溫和的水準。
問:美國目前對通膨率目標已經轉為「追求一段時間內平均通膨率2%」,台灣對通膨目標有何看法?
答:台灣作為小型經濟體,很難準確掌控通膨率,像是去年跟今年通膨率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到油價影響,所以小型開放經濟體對於通膨率必須較有彈性。
以瑞士為例,他們也一直強調通膨應低於2%但為正數,也就是0至2%之間,這也是我們覺得可接受的區間,今年CPI年增率1.7%,也在這個範圍內。
問:對台灣當前經濟情勢看法為何?是否短期內不會升息?
答:台灣目前物價非常平穩、經濟成長沒有過熱,失業率還是有點高、就業市場沒有完全恢復,加上國發會公布的景氣領先指標、同時指標均趨緩,因此央行決定利率先不動,但利率不會是永遠不變。
央行升息主要考量包含物價、經濟是否過熱,資金移動也是一大關鍵,但資金移動又與主要國家利率變動情況息息相關;所以台灣要思考如果美國利率維持不變、台灣卻提高利率,是否會影響資金移動,造成國內資金更寬鬆,或是匯率更強勁。
「我認為我們還是適度寬鬆」,央行去年因應COVID-19疫情來襲,降息1碼,而後重貼現率維持在1.125%的水準至今,不過台灣和其他國家相比,並沒有特別寬鬆,而且現在還在紓困、振興階段,未來會在適當時機調整利率政策。
問:台灣是否要等到美國聯準會升息之後,才會跟進升息?
答:台灣的情況跟美國略有不同,美國聯準會將利率從高檔調到0%~0.25%、非常低的水準,又釋放出龐大資金,所以資產負債表才會膨脹那麼多;即便美國聯準會將進行縮減購債,事實上還是寬鬆的,資產負債表不會馬上下來。
很多國家都祭出量化寬鬆(QE),但台灣沒有QE、只有降息1碼,我們唯一要考慮的是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方案是否持續。
至於台灣升息會在美國之前還是之後,我不敢很明確地講,只能說美國升息會影響資金移動,而資金移動是我們要考量的因素之一,而且是重要因素。
問:美國一年會發布2次匯率報告,台灣在4月的報告中,匯率操縱國3項標準全數達標,不過當時美國並未把台灣列入匯率操縱國,接下來10月的匯率報告,台灣是否可能被列為匯率操縱國?
答:我們不會知道美國10月發布的匯率報告結果。先前跟美國溝通,在疫情之下看這3項指標並不合適,才會有台灣3項指標都達標,卻沒有被列入匯率操縱國的結果,「這次也應該是這樣吧」。
從上次匯率報告的結果來看,美國有接受我們的說法,現在疫情也還沒結束,我們會持續跟美國溝通。
問:中國恆大風暴延燒,外溢效果是否會引爆全球金融危機?是否影響台灣?
答: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有對此事發表看法,他認為這是中國獨有的問題,對美國影響不大;事實上,恆大問題對台灣金融市場影響也不大,金管會日前公布金融機構對恆大曝險,金額並不高,顯見這純粹是中國內部問題,前幾天從美股到亞股都有下挫,今天也已經稍微恢復。
外界以「中國版雷曼時刻」形容恆大風暴,但若與雷曼兄弟宣布倒閉、釀成全球金融危機的重大事件相較,「他(恆大)的外溢效果,我想可能不能相比」。
雷曼兄弟倒閉之所以後果嚴重,是因為外溢效應是全球化,許多MBS證券化資產、投資人是全球都有,但恆大的投資人不會是全球;所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際貨幣基金(IMF)講到一個重點,中國主管機關應該有足夠政策工具處理,我也相信中國主管機關會仔細掌控後續發展。(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