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vid Stinson孫維德(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
【台灣銀行家】今年金融業最重要的改變大概就是在家工作(Work-from-Home)了,WFH可能會改變許多與工作相關的問題,長期甚至可能影響基礎建設與房地產這類地理因子。但在那之前,還是得先確定哪些業務真的可以在家做。
武漢肺炎大流行加速了金融業的轉型。為了保持社交距離,許多金融業者與客戶都改成線上交易,使用更多雲端功能。過程有時磕磕絆絆,但通常都比原本想的更順利。或許多年之後,人們會說武漢肺炎是生活方式大改變的契機。但銀行與金融機構的高層,不會用打電動依次破關的角度來思考創新。他們會思考大型事件造成的總體影響,例如這些事件如何改變金融與社會的關係?如何改變我們對風險的看法,以及做生意的方式?
重新思考公司經營韌性
這些都是金融界高層在9月21日至22日的第十屆城市周金融業論壇(City Week Financial Services Forum)討論的主題。金融業高層、監理高層,以及其他高階官員在這兩天以倫敦和歐洲為主,討論了2020年的銀行業狀況。主題除了疫情以外,還包括綠色金融、英國脫歐、數位轉型、金融犯罪、技能發展。但這些主題也都多多少少與疫情衝擊有關。
WFH逼得大家重新思考公司經營在各方面的韌性。年利達律師事務所(Linklaters)金融監理集團全球業務長彼得˙貝文(Peter Bevan)指出:「經營韌性如今已經變成了疫情韌性。」
WFH的風險可能跟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英國的準政府監理機構,審慎監理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局長山姆˙伍茲(Sam Woods)表示,雲端服務可能比企業自己訂作的服務更安全,只不過得先安全地登入雲端系統。此外他也指出,藉由偽裝權威機構身分來入侵系統的「網路釣魚」最近變多了。
對效果看法各有不同
與會者對WFH的效果各有不同看法。杜拜金融管理局局長布萊恩˙斯岱爾沃(Bryan Stirewalt)最為保守,他表示,「我們依然在辦公室上班,這樣做事更穩定。」瑞銀集團英國執行長貝雅提絲˙西門內斯(Beatriz Jiménez)則說,雖然WFH有用,但人事管理會更花工夫,例如需要額外主動促進溝通。其他成員提出了一些建議改善現有作法。謝爾曼思特靈律師事務所(Shearman & Sterling)成員巴拿巴˙雷諾茲(Barnabas Reynolds)建議研發一種工具,模擬出在辦公室走廊上偶遇同事的體驗。
富達投顧公司執行長安妮˙理查(Anne Richards)則相當看好WFH,認為WFH提高了生產力。她表示,富達國際已經建立了一套系統化的技能管理方式,用技能比較資料庫來快速找出適合的員工進行工作。而WFH模式則讓銀行的員工也能像顧客選擇服務一樣,自己選擇要精進哪些技能,讓員工更能主動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銀行家》之所以可以參與位於倫敦的城市周論壇,正是因為本屆論壇以線上方式舉辦。只不過即使是看好遠端工作的人,也承認遠端工作擴大既有業務的效果,比拓展新業務更高。
永續問題討論重點:資訊如何公開?
金融犯罪一直都是民眾關心的重點。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FATF)執行秘書大衛˙路易斯(David Lewis)表示,他們目前同時在關注疫情和虛擬資產。路易斯稱FATF是「你從未聽過的最強機構」,它在全球各地防制洗錢,也對相關問題有通盤了解。
環境衝擊引發了社會各界攜手合作,論壇的好幾場講座也都有提及。環境衝擊引發災害的機制雖然間接,傷害卻可能很大,武漢肺炎就是很好的例子。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主席李恢成表示,氣候變遷就像在動盪時刻更猖獗的金融犯罪一樣,都會「放大威脅」,它會顛覆長久以來的環境平衡,也會摧毀仰賴這些平衡的人類制度。
永續問題的討論重點大多集中在資訊如何公開。該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監理機制過於破碎,而這在英國脫歐之後可能會更加惡化。此外,如果我們的環保資訊公開機制能夠根據實際需要超前部署,不再只是稽核過去的成果,就會更有用。當然這種方法也會變得更主觀,更難強制要求公司遵守。某種意義上,環保規定已經開始和根據風險來預防金融犯罪的規定越來越像。
此外,守護環保有時候可以不靠政府。幾位與會者都提到,綠色金融的主要動力都來自投資者本身。歐洲的行動派投資人(activist investor)、中國的新資金、日本政府的退休基金、台灣的散戶都推動了相關需求。
可惜的是,雖然本場會議集中討論WFH和金融業的環保問題,卻較少提到兩者之間的關係。根據歐洲環境署2016年的資料,歐盟碳排放中有近30%來自交通,其中的60.7%又來自汽車。此外,航空的碳排放與乘客里程數之間的關係也高得不成比例。降低里程數是減少環境衝擊的一個好方法。
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與會者為何不太著墨這個話題。無論是金融還是守護環境,降低成本都沒有創造價值那麼有趣。而日理萬機的高層,不會花大筆時間去關注那些無法快速擴大規模的方法。例如金融業非常了解如何擴大信貸的規模,但可能不那麼在乎如何管理它。
不過還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如果金融業可以在家工作,其他行業也可以。許多其他產業握有的資訊,顯然都比金融業更有價值,但像製造業的員工就不會每天傳遞這些資訊,因此可能一開始就不適用WFH模式。至於軟體業,雖然早已能夠線上工作,營業秘密卻不像銀行業的錢那麼容易變現。但儘管如此,其他行業依然可以從經常處理中高度敏感資訊的金融業那邊,學到WFH的相關經驗。
歐洲處理商業對社會各種影響的方式,幾乎與其他地方都截然不同。WFH可能會改變許多與工作相關的問題,長期甚至可能影響基礎建設與房地產這類地理因子。但在那之前,還是得先確定哪些業務真的可以在家做。
也許明年的今天,這種國際會議就不需要在線上舉辦了,如果是這樣的話,無論最近的相關進展多麼緩慢,都可以讓人鬆口氣;但另一方面,這場疫情也可能造成長期改變。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