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了解,路邊隨機打人的國中生今年已經3年級,即將畢業,他在國一入學時,家長就通報有精神病史,校方把他列為輔導對象,這3年來也都表現正常,但8日上午這名國中生突然情緒不穩,學校老師安撫不了,通報救護車送他教醫,家長帶他回家休息後,沒想到他立刻溜出家門,在路邊攻擊路人,面對孩子出現精神疾病,醫生建議,家長的關心、以身作則絕對比藥物治療來得有用。
國少生在路邊拿棍棒追打路過民眾,事後被警方逮捕送醫治療,根據了解,他是附近一所國中3年級學生。
校方表示,8日上午這名學生到校開始情緒不穩定,老師送他到保健中心,心衛老師也安撫不了,因此打電話叫救護車陪同他到醫院,並且通知家長,一直到12點左右,家長認為沒有問題,把人帶回家休養,沒想到10多分鐘後,他偷溜出家門隨機攻擊路人。
校方:「家長看完醫生之後,帶回家裡之後,他就突然跑出去這樣子,並不是所謂的蹺課。」
校方解釋,這名學生國一入學時,家長就通報他有精神病史,校方列為輔導觀察對象,一直到國三都很正常,但沒想到就在畢業前夕突然情緒失控。
校方:「當然我們也會持續從他的朋友、從他的家長方面慢慢去理解。」
署豐精神科醫生陳逸群:「孩子在這種學習的狀況,他也在建構形塑他未來的性格,並不會因為病理上的因素造成他憂鬱症,而是因為這個社會在劇烈轉變。」
精神科醫師表示,病理性的憂鬱症患者並沒有年齡層下修的趨勢,但社會劇烈轉變,青少年成長過程容易徬惶找不到方向,出現偏差行為,建議家長在孩子成長中多以身作則、付出關懷,畢竟家人的關愛效果絕對比藥物治療來得有效。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