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台幣貶=簽FTA? 學者:難混為一談

記者 戴元利 / 攝影 蕭明正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4/04/10 13:10

學運暫時落幕,但服貿相關的議題還在延燒,反對服貿陣營學者、同時也是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表示,既然簽FTA是為了降關稅3%到7%,不如用台幣貶值3%到7%也能達到同樣效果,但經濟學者認為,FTA牽涉到的不只是價格競爭,更別說台幣貶值帶動物價狂飆的後果,恐怕也得由全民承擔,把兩者混為一談的方式,並不可行。

太陽花學運暫告段落,但服貿簽與不簽,依舊爭論不休,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在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建議,由於FTA關稅減讓只有3%到7%,如果讓台幣貶值3%到7%,效果等於跟各國簽FTA,如果台幣縮水,導致物價上漲,再由政府進行補貼即可,但用台幣貶值代替簽經貿協定,真的可行嗎?

元大寶華策略分析師顏承暉:「很多人會以說只是價格競爭力的差異來看FTA,我覺得算是看得比較粗淺一點點,現在的就是有沒有簽FTA,不只是價格的問題,更大的一個原因是,它是代表一整個經商的規則,你是跟人家沒有辦法連結在一起。」

施俊吉進一步批評,央行不讓台幣貶值,是因為經濟成長率GDP必須以美元計算,央行臣服於政治,根本沒有獨立政策可言,但經濟學者質疑,經貿協定牽涉的不只是關稅調降,更包括各國之間的智慧財產保障和爭端解決機制,拿台幣貶值直接類比簽FTA,恐怕太過簡單,更何況一旦台幣貶值7%,不只與食衣住行相關的進口物價上漲,仰賴進口的零組件,也勢必漲價,但當薪水不動如山,想對抗物價狂飆的壓力,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元大寶華策略分析師顏承暉:「貶值刺激經濟的方式,短時間內是有效的,但就長時間內,大部分的老百姓他很有可能會感受到這種物價上升的痛苦,進口成本上升的影響,基本上可能會是一個對全民來講福利是有傷害的。」

反服貿議題沸沸揚揚的同時,外資正大舉回流台灣,激勵台幣狂升,朝2字頭邁進,為穩定匯率傷透腦筋的央行,又在服貿議題上意外中槍。

#服貿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02

0.0411

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