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戲團裡頭走鋼索的表演人員,在高空抓著輔助桿驚險萬分的行走,其實這種文化是來自俄羅斯的一個小村莊,過去這個村莊,男士為了求偶表現勇氣,才慢慢發展出高空走鋼索的技巧,到現在,這個小鎮的居民,男女老少都有走鋼索的拿手絕活。
這個在俄羅斯境內,車臣與�海交界的高加索山區,幾乎人人都有在繩索上行走自如的絕技,拿著長達3公尺的輔助桿,無論年紀或是性別,大家都能露一手。
因為跟隔壁村同名,這個村子只好叫做「措夫卡拉一號」,原本走繩索是這個村落的習俗,讓男士展現勇氣,以追求美貌的女孩,漸漸成為全村的共同技巧,如今走上繩索,卻是為了餵飽肚子。
前走繩高手依薩耶夫:「這裡並沒有土地能耕作、沒有稻米、沒有麵包,所以為了扶養他們的家人,男人們開始走上繩索。」
全國表演的收入,在1980年蘇聯大改革後變色,因為村民根本不得旅行,更別說四處表演;終於蘇聯瓦解後,鳥不生蛋的村子,重新拾起記憶,開起「走繩學校」,要讓「措夫卡拉一號村」重新打響名號!
村民卡茲哈耶夫:「我喜歡在繩索上行走,也希望成為一位走繩高手。」村民伊蘇洛黛:「我父親是一位走繩人,是他教我怎麼走的。」
阮囊羞澀讓村民肚子能不能填飽的心情,天天走鋼索,現在他們走起繩索,就盼望富貴重歸故里,光耀門楣。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