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倫敦辦3次奧運 戰後奧運越辦越大

記者 俞璟瑤 外電 報導
發佈時間:2012/07/31 22:45
最後更新時間:2012/07/31 22:45

倫敦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舉辦過3屆奧運的城市,上一次辦奧運是在1948年,當時是二戰結束後,第一次恢復奧運比賽,戰後百廢待舉、經濟拮据,規模比較小,整場比賽只花300萬美元;同樣的經費,這次只能辦一場開幕式,而隨著科技的發展,選手跟粉絲的溝通方式也起了微妙變化,社群網路讓奧運比賽更平易近人。

全球最盛大的體育嘉年華,第3度在倫敦登場,同樣的地點跟上次一比,卻像是不一樣的世界。CNN記者:「這是二戰之後第一場奧運會,接在1936柏林奧運之後,原始的運動精神,隨著奧運聖火重新被點燃。」

二次大戰之後的第一次奧運,1948年在倫敦登場,因為經費拮据,只能東拼西湊,規模只有現在的1/4,選手參賽全靠愛國心。英國田徑銀牌選手:「我們知道參賽沒有薪水拿,但我們還是參加,因為我們愛奧運。」

奧運主場館不是全新打造,是把舊溫利頓足球場花2個月重新整理,就變成田徑場,就連奧運贊助商也不敢大張旗鼓做宣傳,就只有場館裡的小攤子,還有場刊裡的一頁滿版廣告,整場奧運總共只花了300萬美元。

CNN記者:「1948年奧運的預算,只有300萬美元,大約等同於這次奧運開幕式的花費。」

就算面對經濟衰退,這屆倫敦奧運必須小而美,但還是砸下135億美元辦活動,參賽運動員也跟以往大不同,一向以白人為主的美國游泳代表隊,今年派出3名非洲裔選手,讓這場比賽更多元化。

美國奧運游泳隊選手尼爾:「當時我剛睡午覺起來,發現我多了30個推特跟隨者,我還看到艾莉西亞凱斯留推文,我才驚覺這真是一件大事。」

這幾年席捲全球的社群網路,也在這屆奧運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被媒體稱為「第一屆推特奧運」,參賽選手藉由推特、臉書,放上賽前選制服到選手村的照片,讓民眾得以一窺奧運比賽背後的祕密,還能把KUSO影片放上網路,跟粉絲們拉近距離。歌詞:「這是我的電話,有空記得打給我。」

從黑白到彩色,從戰後拮据到環保簡樸,相隔64年,2屆倫敦奧運像是翻開歷史,不只寫下體育界的重要紀錄,更是見證了人類在戰後的蛻變。

#倫敦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53

0.0680

0.1933